第四百一十三章 筆筒案(一)

萬眾矚目的制科考試在濃濃的秋意中結束了,接下來是閱卷和考評的時間,尚須時日才能發榜,但就在制科考試結束之四天後,也就是九月八日,另一種考試,職官考即將拉開序幕,如果說制科考試讓人感到的是秋天裏的夏天,沸騰得使人發燙,那職官考就是秋天裏的冬天,讓無數人的心都掉進了冰窟窿,早在十天前,第一批數千名官員便悄悄地抵達了長安,住在各州的進奏院裏,誰也不知要考什麽,盡管如此,所有的官員都知道,既然連普通士子都視嫖妓為失德,那更不要說他們這些父母官了,故大多數人都老老實實呆在進奏院中,誰也不敢輕易出門。

這次職官考,凡從九品以上、正三品以下,除了幾個相國外,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不能幸免,大唐各地一萬多官員都要參加,共分為三批,九月、十月、十二月分三次考完,另外武官考將安排在明年二月舉行,而九月八日的這一批官員將由禮部主考,原因倒不是柳宗元所猜,什麽韓滉和盧杞關系不和,不是,而是吏部的官員一方面要考評閱科考試的成績,另一方面部分吏部官員也要參加職官考,而禮部官員是安排在下一批考試,下一次就是吏部來當主考了。

九月七日,宣政殿開始清場封閉,進行張貼考號等事宜,這一次的主考官是禮部尚書盧杞,而副主考是禮部侍郎韋清,盧杞並不過問考試的具體事務,只負責承接皇上旨意,最後再向皇上稟報考試結果,而所有的雜事都由副主考韋清負責,張煥登位後,韋清也變得十分沉默寡言,他與張煥的恩恩怨怨已經成為往事,父親韋諤在韋德慶全軍覆沒後病倒了,至今還纏綿於病榻之間,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江都事件中同樣遭受重創的韋家沒有參與反對張煥的集團,僥幸逃過一劫,而另一個大世家王家,就幾乎被滅門,就這樣,韋諤的病態就使得長子韋清成為了家族的頂梁柱,他已在今年五月正式成為韋家的家主。

“侍郎!”禮部司員外郎飛奔跑來,氣喘籲籲地向韋清施一禮道:“鴻印坊那邊傳來消息,第一批考卷已經印出來了,讓我們自己上門去取。”

韋清眉頭一皺,“這是為何?不是說好他們親自送來嗎?我這裏哪有人手。”

“我也這樣說了,可鴻印坊的黃東主說,他們那裏一個人也不準出門,所以讓我們親自去清點交接。”

“這倒也是,好吧!此事我親自去辦。”說著,韋清轉身要走,員外郎遲疑一下,便道:“侍郎,我聽報信的衛兵說,好像陛下也要去鴻印坊。”

“皇上。”韋清一時猶豫了,這時,禮部郎中關涵走過來道:“侍郎,要不我去吧!”

“不!你們在這裏忙,鴻印坊那邊還是我去。”盡管韋清不想去見張煥,但接交試卷必須要他本人簽字,韋清交代了幾句,便匆匆去了。

鴻印坊是長安最大的印刷工坊,專門承接官府和國子監的文書印刷,已有百年歷史,它擁有五百余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算得上是長安最負盛名的工坊之一,工坊位於崇仁坊,現任東主黃苦行原本是鴻印坊的一個小夥計,由於特別能吃苦,便被前任東主改名為苦行,後來又招為女婿,升任鴻印坊的掌櫃,前任東主膝下無子,去世後黃苦行便成為了東主兼大掌櫃,由於他聰明能幹,二十年的時間裏,竟將鴻印坊發展成長安首屈一指的印刷作坊。

此刻,這位長安首屈一指的私營工坊主正陪同大唐皇帝參觀考卷印刷現場,這絕對是鴻印坊的無上榮光,黃苦行覺得自己就仿佛在做夢一般,不!連做夢也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皇帝陛下駕臨,天下有幾個工坊能有此殊榮?若不是工坊有數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守衛,他一定會花大錢請長安最有名的樂坊來好好慶祝一番。

不過黃苦行卻不知道,這其實是皇帝陛下第二次來他的工坊,很多年以前,當張煥初到長安趕考,他就曾經來鴻印坊印制過十張請帖,只有十張,連同刻板費一共一百二十文錢,他跑了十幾個印刷作坊,要麽是不肯接,要麽就開出天價,只有鴻印坊接了他的活,並只收一百二十文錢,還派人親自送到他的客棧,正是這種‘事無大小皆是客’的經營風格,在他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陛下,小民接手這座工坊時,只有雇工三十人,二十年來,一步步發展,師傅帶徒弟,徒弟又帶徒弟,現在我們這裏師徒三代者就有三百多人,所有人都不願意離開鴻印坊,正是靠大家的努力小店才有今天。”

黃苦行小心翼翼地給張煥介紹鴻印坊的發展歷程,他見皇上聽得專注,便又補充道:“其實我開的工錢和外面也沒有什麽區別,有人用兩倍的工錢來挖我的師傅,可他們就是不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