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天降奇兵

三天後,回紇斥候探得唐軍大隊已從東面繞來,即將抵達銀山,頡幹迦斯欲趁唐軍是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他當即命一萬騎兵夜襲唐營,但唐軍大營防禦得滴水不漏,一萬騎兵在損失三千余人後無功而返,頡幹迦斯見唐軍無懈可擊,便下令後退二十裏,準備與唐軍進行決戰。

大唐大營駐紮在銀山腳下,統兵大將便是辛雲京之子辛朗,這位當年張煥的故交也已三十余歲,他是讀書人出身,剛毅的臉上多了一絲儒雅的氣息,他做事向來是理智而嚴謹,也正因為如此,張煥才特地指明由他率援軍而來,而且將攔截回紇人北上的任務交給了他。

但此刻,這位從來以理智和嚴肅而著稱將軍也忍不住潸然淚水了,在他面前擺著一本被血染紅的冊子,上面寫滿了張三城守軍的遺言。

‘父親大人不必難過,兒為國而捐軀,死而無憾。’

……

‘三娘,我死後,都督會給你和兒子撫恤,若錢用光了,也可以將地一塊一塊賣掉,等賣完最後一塊,我想兒子也該成年了。’

……

……

辛朗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將冊子一合,轉身拭去熱淚,等心情稍微平靜一下,他才對最後一名幸存的軍官道:“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

“屬下是斥候三營五團第一隊隊正,叫做關英,蜀郡雙流縣人。”

在援軍趕來的最後一刻,整個城堡之上尚未戰死的唐軍已經不足二十人,且大部分都身負重傷,關英的身上也有三處箭傷,但幸運的是沒有傷及要害。

辛朗站起身,肅然起敬道:“你們都是我大唐的英雄,我要為你們請功,你還有什麽要求,可盡管提出。”

聽到‘要求’二字,關英慢慢單膝跪下,他哽咽地說道:“屬下未能與弟兄一同戰死,已是羞慚萬分,何敢提什麽要求?若大將軍憐惜戰死的弟兄,能否將他們的骨殖送回家鄉,讓他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你放心,都督已在伊吾修建了寄靈堂,所有陣亡將士的骨灰都寄放在那裏,大戰後將統一送回故裏,至於撫恤,我來之前隴右已經開始進行了。”

說到這,辛朗走上前扶起他道:“居功不驕,這是我最喜歡的品質,從現在起,我任命你為斥候果毅都尉,好生去養傷吧!”

“謝大將軍。”關英行了一個軍禮,轉身下去了。

待他走後,辛朗慢慢走到沙盤前,仔細研究焉耆、龜茲一帶的地形,臨行之前,都督特地派人告訴他,要拖住頡幹迦斯,時間越長越好,但都督卻沒有告訴他,為什麽這樣做?

從他得到的消息,現在焉耆和龜茲幾乎都是空城,吐蕃已經撤離到了拔換城,而頡幹迦斯與自己對峙在銀山一線,三方面人馬都不敢輕舉妄動,難道在這裏還有第四支軍隊不成?

……

焉耆和龜茲都位於圖倫磧(即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以北,這裏大片的草原和綠洲都得益於一條橫貫東西的大河——赤河(即今天的塔裏木河),赤河向東沙漠地帶延伸,水量逐漸變小,且改名為孔雀河,最後注入蒲昌海(今羅布泊)。

就在回紇軍與唐軍在焉耆以北處於對峙狀態,而吐蕃則陳兵拔換城,準備取漁人之利時,一支兩萬人的唐軍騎兵正沿著赤河疾速向西行軍,他們目標簡單而明確,奪取龜茲與焉耆。

這支軍隊正是王思雨部,他們於一個月前,在且末城接到了孤守安西的三千唐軍和他們的家屬,並將他們送回了敦煌,不甘寂寞的王思雨隨即再次調頭西進,穿越蒲昌海,這時,王思雨已經得到了張煥在北庭大破葛邏祿人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都督的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頡幹迦斯。

這一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大軍馬不停蹄地在星夜裏疾馳飛奔,遠方是廣袤的沙漠和原野,一輪昏黃的滿月掛在天空,發出一種詭異的光澤,身旁的河流已經變寬,水流充沛,他們已經進入焉耆鎮的範圍。

王思雨勒住了韁繩,凝視著夜空下大地的盡頭,從這裏他們的目標開始分岔,向北是去焉耆,而再向西則是去龜茲,他必須要做一個決斷了。

他已經得到最新消息,辛朗的主力將頡幹迦斯拖在銀山腳下,而龜茲的吐蕃人卻撤離到三百裏外的拔換城,也就是說龜茲現在是一座空城。

是協助辛朗擊敗頡幹迦斯,還是西去占領龜茲,王思雨必須要做出一個決定了。

“大將軍,屬下建議分兵而行,一路取龜茲,另一路取焉耆。”提出建議的是副將王銘,他見王思雨還有些猶豫,便奮然道:“對付回紇人不在兵多,關鍵是建立一種勢,只要我們突然出現在他們身後,回紇軍心必亂,屬下願領三千軍北取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