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風雲際會

劉冕與狄仁傑、李賢商議了一陣,再與李賢同到了太平公主府上,約她一起擇日去神都。

這幾個月來劉冕很少與太平公主見面,更沒有私下溫存。太平公主見到劉冕到來頗有些喜出望外,若非李賢在場,她早像往常一樣和劉冕滾打成一團了。

三個人頭一次如此正式的坐在一起,商議政事。劉冕很少說話,更多的時候是在聽他們兄妹二人議論。

擋搭了幾個月,李賢與太平公主之間顯然有了一些默契和了解。政治利益的統一,讓他們這對兄妹現在完全站在了同一陣營裏。

李賢等這一天已經苦等了五六年了。現在他的思路相當的清晰,就是要全力迎奉自己的母親為皇帝。這樣做或許有背祖忘宗之嫌,但近些年來的遭遇讓他有了徹底的覺悟。要想成就大事,就得放下所謂的矜持。在沒有實力之前,先要向命運和局勢低頭。

而且,他將頭低得非常之徹底。在武則天登基的這場造勢運動中,李賢扮演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從徐敬業叛亂時起,他就立場鮮明的站到了武則天一起。從那時候起,他就一直積極的活動在武則天與李唐舊有門閥與關隴仕族之間,如同一條紐帶一樣將武則天與他們貫連起來。這才導致武則天準備登基之前沒有大開屠刀殺伐過多。關隴仕紳們在李賢地領導和勸誘下。都放下了矜持和李賢一起投靠了武則天。為李唐的根基留下了一個非常重要地基礎。與此同時,武則天也異常順利的得到了更多的支持。登基的道路變得平坦了不少。

這一切,都源於劉冕對李賢的洗腦。原本以李賢書生意氣的性格,他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正是流放巴州地那幾年裏,劉冕在潛移默化之中將李賢完全的改變了。現在的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剛正膽直的監國太子,所作所為與靈魂深處,都烙上了劉冕的印跡。

勸說關隴仕族與長安門閥。說來容易辦起來可不是那麽輕松。如果離開了太平公主的出面和努力,李賢也不是那麽容易辦成的。在這過程中,聲名日隆地太平公主也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相比於只剩虛名與精神和李賢,太平公主實在的權力與財富,都成了談判中的重要砝碼。關隴仕族與長安門閥當中,極大多數的家族都有不少子侄在朝為官、在軍隊謀生,或者是正在經商發財。他們不敢不給太平公主面子。要不然太平公主隨便給他們一個小鞋子穿,在朝為官的前途黯淡那是肯定的,說不定還要被人陰害一把;在軍隊裏混地就更怕了,誰敢不給太平公主的男朋友劉冕幾分薄面?軍隊裏要提拔要排擠更加容易,有時候也許就是劉冕一句話的事情。至於那些悶頭經商想發私財地家夥們,看到天寶錢莊這麽大的家業也不得不心怵幾分。商場如戰場,得罪了商界龍頭大東家。那日子定然非常之難過。

因此,太平公主在勸說的時候比李賢更加直接和彪悍,有時簡直就像是赤裸裸的威脅。所有的行為。處處都透著劉冕的影子。

一處出身高貴優雅大方的公主殿下,辦起事來卻顯露出許多的陰險無賴的市井作風,這讓關隴地家夥們大跌眼鏡之余也只得徒呼奈何。李賢紳士般地遊說勸說行不通,就會有小太妹的威逼恫嚇緊隨其上。一個白臉一個黑臉,文鬥武鬥明招陰招諸管其下,哪裏還有不乖乖就範地?

至始至終,劉冕都沒有出面。可是整件事情仿佛無形之中就都是由他來掌控。李賢與太平公主,受劉冕的影響太深太深。就像是被劉冕催眠了一樣,油然不覺隱約之中。他們就順著劉冕擬定的路子走了過去。

李賢和太平公主將事情的進展安排得很完善了。先是三人約上狄仁傑、薛訥二人一起去神都。然後太平公主與李賢去密會皇帝議定。兄妹幾個再一起帶頭在朝廷上公開表態力挺武則天登基。與此同時,劉冕和薛訥則要聯合論弓仁、薛懷義等等一些將軍們。代表軍方支持武則天登基。

朝堂、民間、軍隊和仕族一起大聲高呼,武則天恐怕也該能放心大膽稱心如意的登基了。這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政治做秀,但這樣的做秀卻又必不可少。但凡上位的政治家都最擔心駕馭不了民意、沒有順理成章的理由來隆登寶鼎。尤其還擔心後世與史書的評判。武則天也不能免俗,而且她是女人,比男人更有理由擔心這些。

如果武則天順利登基,那麽李賢、太平公主、劉冕這些人就是擁戴有功的開國功臣。不管是實在的賞賜還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政治資本,都可以大有斬獲。

商議已定公事為先,劉冕馬上動身去找薛訥了,也沒有與太平公主留下來獨處。薛訥的左玉鈐衛大半駐紮在城中負責治安,因此他就住在長安城裏很好早。劉冕到他府上說明來意,薛訥二話不說表示願意和劉冕同進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