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小太妹得手

十天的假期很快過去,劉冕也只得去千牛衛上班了。經過前段時間的忙碌和折騰後,現在的生活算是安定了許多。劉冕再度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每日上朝之前還要練一通武藝。韋團兒溫暖的被窩並沒有讓他沉湎其中不可自拔。

回到衛所,劉冕仍是那個門神一般的中郎將。武懿宗依舊用他的老鼠眼斜斜的瞟著他看,明那個小白臉也從來不正眼瞅他。這些劉冕全然無所謂,也算是習慣了。道不同不相為謀,雖然劉冕無意得罪人,但也沒興趣低聲下氣的去討好這類人。

接連上了幾天班,一切平安無事。那一塊從洛水裏撈起的大石頭,被武則天稱為寶圖,後不久又改稱為天授聖圖,看來她是有意在這塊石頭上大做文章。隨即,她又率領文武大官在洛水邊建起神廟大搞祭祀,還誇張的封洛神為顯聖,加位特進。

對此劉冕感覺有些哭笑不得。追封祖先的事情她幹了,轟動一時;現在居然還封起了神,實在有些嘆為觀止。看來這個女人,是有意打破一切陳規舊制,盡可能的顛覆以往格局。

發現並獻上這塊石頭的人可就美了。從一介平民被提升為五品遊擊將軍。同時,武承嗣也是很是風光了一把----被改封為魏王,加了許多的食祿,接連通報表揚了數次。原因就是他政治覺悟高,第一時間遇到了撈起這塊石頭的人,並要求他將石頭獻給了朝廷。

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武承嗣自導自演的一場戲而已,演技很拙劣。劇本很垃圾。偏偏武則天要的就是這種掩人耳幕的弱智政治劇。

一時間,武承嗣大出風頭。已經有人在紛紛猜測,太後是否有意讓武承嗣接承她地衣缽呢?從周王改封為魏王,一來可能是有意避國號諱----誰都能想見,武則天如果登基,必然立國號為周。她已經不止一次地表達出這個用意了。比如,追封自己武家先祖是東周姬姓後裔、依《周禮》稱號改官制稱號及年號。二來,遷都神都之後,大唐的國體中心已由以往的雍、晉之地轉移到魏地。封武承嗣為魏王,是否正是此意呢?一如當年。李世民晚年時封李治為晉對此,劉冕也心中暗自疑惑:難道說,武則天真的有意將來把衣缽傳與自己的侄兒?那麽說來,劉仁軌當初的分析,居然錯了?

劉冕百思不得其解。畢竟,他來到這朝堂之上還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還是個十足的新嫩,對時局的把握不牢,對武則天的心思也並不了解。時局不停在變,劉仁軌卻已作古。如果說當初他地料斷出現錯誤,也是有可能的。按照當時的分析。太平公主才是武則天最為中意的繼承人。難道是因為這一次太平公主在薛紹的事件中的表現,讓武則天失望了,才不得不令她改變了初衷。從而將希望寄托到了武承嗣地身上?

劉冕細下一想,好像有那麽一點可能性。可是也不排除武則天提拔武承嗣,僅僅是為了提高武氏的門第的可能性。反正這個女人一向心機極深,誰也無法完全揣透她。跟著她混了幾十年的劉仁軌如若在世,也許能看出點端倪。劉冕自嘆還太嫩,沒這份功力。

同時,劉冕也不禁有點替太平公主擔憂起來。眼看著武承嗣一天天風頭正盛。萬一哪天武則天高興之下拍板做主讓她嫁給了武承嗣。豈不是生米煮成了熟飯?這個小太妹的閹人方案也不知道執行地如何了?形勢急迫啊!

造神運動持續了十幾天,劉冕也只得跟著武則天每天在洛水邊進行那些無聊的祭拜。期間也沒有見到上官婉兒。看來她回老家祭母走的時間還挺長,到現在仍沒回來。

時間過得挺快,眨眼間劉冕就上了半個月地班了。唐胡虜和魯友成從長安派人送來信說,那邊的事情一切進展正常。長安的三家大商人都很合作,按太平公主吩咐的借出了七千余匹好馬,商隊已經組建了起來。太平公主封存在萬年縣倉庫的綢緞,其數量之巨只能用驚嘆來形容。他們已經在著手裝車準備轉賣了,同時也開始聯系各地的米市。

看來商隊的事情已經沒有什麽是值得操心地了,劉冕暗自欣慰。

這天下午,劉冕照例去仙居殿接班換防。他帶著幾名千牛衛備身來到殿前,恰巧看到上官婉兒也從殿外朝裏面走。劉冕便準備上前打個招呼。不料上官婉兒朝他這邊瞟了一眼後,頗為冷漠地腳步不停就朝前走。

劉冕不禁愕然:怎麽了?才幾天不見,就變卦了?

上官婉兒頭也不回的走在劉冕前面,絲毫沒有停步地意思。更為詭異的是,他走到書房外,碰到了正在這裏站崗的明,還特意停下來與他寒暄了幾句。看那情形,二人還頗為相熟有幾分親熱。

劉冕不禁有點惱火:不是吧?寧肯搭理明那小白臉,也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