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英雄如花落盡(第3/9頁)

劉備說:“孤何德何能啊……”一屁股坐到龍椅上,封了諸葛亮為丞相,娶劉焉三兒子劉瑁的寡妻吳氏,封吳氏為皇後。

然後劉備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戰鬥宣言:“六月飛兵懲腐惡,狂飆為我從天落。叵耐曹丕這個小野心家,他悍然逼迫漢家天子篡奪君位。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主持公義,為了世界和平,我要立即點起兵馬,殺奔江東,踏平東吳,擒獲孫權,欽此,謝恩。”

【4.張飛為誰而死?】

劉備發表的登基詔書,全篇都是聲討魏國曹丕篡奪漢家皇位。但結尾卻猛可的大轉身,落到了討伐東吳上來。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人,都認可這一轉折。東吳孫權,殺了關羽,他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當時唯一的反對者,只有趙雲。

趙雲說:“我們的敵人,是篡奪了皇位的曹丕,是魏國。主上既然繼位,就必須要為漢家天子復仇。只有這樣做,天下人才認可你這個皇帝,否則的話,大家就會認為你和曹丕沒什麽區別。無非不過是曹丕在許昌登基,你在成都登基而已。所以這時候應該討伐魏國,而不是東吳。”

現在我們知道趙雲為何貢獻與關羽、張飛等同,官職卻居低不上的原因了。劉備陣營中的諸人,只有他是個犟脾氣,最不討劉備喜歡。

趙雲上書,有大臣見沒什麽危險,也跟著上書,重復趙雲的話。開始時劉備一聲也不吭,直到有一個叫秦宓的隱士,也以布衣的身份,上書勸阻劉備伐吳。秦宓的理由,是他夜觀天相,發現伐吳沒有好結果。

劉備下令,把這個秦宓抓起來關入牢獄。

秦宓入獄,群臣噤聲,這時候就看丞相諸葛亮的了。諸葛亮卻躲了起來,有消息說,他就躲在無人之處,偷偷的說了一句話:“唉,要是法正還活著,那就好了,陛下誰的話也不聽,只聽法正的。”

總之是沒人能勸得了劉備。那就伐吳吧。

正在準備軍事行動,忽然間,車騎將軍張飛大營有表上奏。當時劉備聽到,說了句:“哎喲,張飛死了。”

一點也不錯,繼關羽、呂蒙和曹操之後,張飛也死了。

那麽劉備又是如何先知先覺,事先就知道張飛會死的呢?

史書上說,張飛這個人,是個火爆子脾氣。他對知識分子是很客氣的,但對士兵卻很殘暴。劉備以前就批評過他,說:“阿飛呀,你老是這樣不行啊,你用刑苛酷,動不動就鞭打士兵,打也就打了,沒關系的。但你應該快點把你打過的人,趕得遠遠的,因為他們心裏會恨你的。可你老是漫不經心,讓這些恨你的人在身邊,這樣下去遲早會出事的。”

張飛說,“是,老板說的是。”說完了之後,又輪起鞭子狂抽可憐的士兵,抽完了依然如故,還讓這些人留在自己身邊。

用現在人文觀點來看,張飛這個實際上品德極壞,那些士兵也是媽生爹養的啊。人家並不願意上戰場,憑什麽上戰場替你們去死?只是因為劉備用了毒招,你不上戰場替我死,我就殺你全家,這才把士兵們脅迫來。原本人家就不情不願,你還動不動打人家,你說你打人家幹什麽?

傳統文化中,張飛的形象五大三粗,忠誠魯莽,深受人民群眾愛戴。人民群眾之所以愛戴他,那是因為你沒挨他的鞭打。抽你兩鞭子,你的觀念立即就轉過來了。

但如果就這個問題采訪張飛,他也有他的苦衷。劉備是以仁者的形象出現的,而他張飛卻必須驅趕著老百姓,替這個仁者去打架送死。你手段溫和了,老百姓豈會聽從?只有用鞭子抽……總之,張飛這個黑臉,是因為劉備唱了白臉才被迫黑的。不黑又有什麽辦法?

總之,張飛這麽個搞法不對,不應該隨便打人,要文明。但張飛已經來不及文明了。他率一萬軍士,從閬中出發,赴江州與劉備會師,臨出發之前,張飛帳下兩名將領張達和範強,殺死了張飛。拿著張飛的首級順流之下,去投奔孫權了。

《三國演義》中,為了強調張飛的威猛形象,說這兩個人是趁張飛熟睡時下的手。其實真不用那麽麻煩,看看關羽,不也是被一名小連長擒捉並殺死的嗎?大家手裏都有刀子,以有心算無心,背後溜撻過去,一刀就OVER了。

劉備這邊出師未捷,先損大將。尤其是殺手帶了張飛的首級去江東,這客觀上又成為了伐吳的充足理由。

【5.做人不要太無恥】

後世有人評價劉備,說早在關羽被殺之時,他並沒什麽強烈反應,只是在登基稱帝之後,才揮師伐吳,這很奇怪。

其實一點也不怪。概因戰爭這個東西,最是耗費社會資源,必須要把全社會組織起來,男人當牲口推上戰場,女人當男人推下田地,各地官員都要做工作忽悠老百姓,但凡哪個老百姓明白事理,還得趕緊抓起來。這就是群臣勸諫,劉備並不追究,但是隱士秦宓勸止,劉備立即將秦宓投入大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