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鴛鴦蝴蝶花世界(第4/12頁)

所以,他們共同的選擇是:既搞二次革命,又不搞二次革命,對兩面的朋友都有所交代。

那麽,如何才能又搞二次革命,又不搞二次革命呢?

很簡單,比如像譚延闿這樣,發現荷花池的軍火庫爆炸了之後,譚延闿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宣布湖南獨立。等到黨人熱烈歡呼,袁世凱正要惱怒的時候,他又宣布取消獨立。

譚延闿已經宣布獨立了,這對黨人朋友算是有交代了。可要組織討袁軍,卻連子彈都沒有,所以這時候再取消獨立,既讓袁世凱開心,又讓黨人朋友找不到埋怨的理由。

所以,就連毛澤東都稱贊譚延闿,說他是一個聰明的官僚。

那麽現在,我們應該知道是誰炸了荷花池的軍火庫了吧?

唯一的嫌疑人,就是大都督譚延闿。

【06.蔣翎武之死】

湖南獨立後又取消獨立,坑慘了革命元勛蔣翎武。

據查,當時蔣翎武正在嶽州組織軍隊,要北上討袁。豈料袁世凱突然下達通緝令,緝拿老幹部蔣翎武。與此同時,副總統黎元洪、國務院總理熊希齡也分別頒布了對蔣翎武的通緝令。這幾道通緝令,宛如追魂符,讓蔣翎武的生命陷入了極度危險之中。

參與起事的黨人雖說眾多,但多與地方督府關系私密,只要中央政府不下通緝令,處境就不會有什麽危險。但一旦通緝令下達,就會湧現出許多賞金獵人,所以被袁世凱通緝之人,唯有一逃字了之,別無他法。

程潛勸蔣翎武奔上海,然後搭船去日本。

湖南省議會議長黃佑昌,是個熱心的人兒,他跑前跑後,聯絡了一艘日本兵艦,給了艦長三千元,作為船費。但蔣翎武身邊的人都反對這個建議,因為赴上海搭船,必須要經過湖北,可蔣翎武大名鼎鼎,武昌三武是也,湖北人哪個不認得他?

若走湖北,必為賞金獵人所獲。

最安全不過的,莫過於遠走廣西。一來廣西沒人認得他,二來呢,還說不定會找到機會,遊說廣西軍隊起事。所以胡漢民為蔣翎武立碑,曰:癸醜討袁,將有事於桂。意思是說,蔣翎武矢志革命,是去廣西運動軍隊。

胡漢民這邊連蔣翎武的墓碑都立了,於是我們知道蔣翎武有了麻煩。

蔣翎武行至全州所屬興安縣唐家沖,為駐軍統領秦步衢所捕,9月1日,由全州押解桂林,桂軍師長陳炳焜立即報請廣西都督陸榮廷分電武昌、北京請示處理辦法,黎元洪大喜過望,致電袁稱:

查該犯自稱鄂豫招撫使,私刻關防,廣發布告,逆跡昭彰,湘、鄂一帶黨羽眾多,不予迅誅,終為後患,請飭陸都督從速執行顯戮。

黎肥仔是真的不顧交情,要下死手了。

不過也難怪,蔣翎武一次又一次起事,堅定不移地要打掉大肥仔,所以黎元洪上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袁世凱拍電報給陸榮廷:就地槍決。

1913年9月9日,蔣翎武被槍殺於桂林麗澤門外,執行者是陸部將領陳炳焜。

蔣翎武死後四日,柳州邊防營黨人起事,打開監牢,放出人犯,攻破衙署,掠擄餉銀。廣西都督陸榮廷揮師而至,一日乃平。

於是9月17日的《時報》發布消息:

屢在鄂、湘謀亂之勛二位、陸軍中將蔣翊武,於湖南取消獨立後,本擬由漢、滬以竄東洋,因沿途緝拿甚嚴,乃由陸路竄往廣西,再逃往香港出洋。行至桂屬全州,竟運動桂軍官響應,以救南京之圍,致被桂軍拿獲,解往南寧(應為桂林),驗明確系正身,由陸都督榮廷電奉大總統命令,飭即槍斃。

蔣翎武之死,標志著民國初年理想的破滅。歷史上驚天動地的武昌三武,張振武被殺於北京,死後曝出妻妾成群的醜聞。蔣翎武一度拒絕援手文學社舊友,坐視友人被殺,卻終於因為二次革命,埋骨異鄉。

蔣翎武之死,告訴我們,極端的政治理念,是人類社會災難的因由。一個人不顧別人的生活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勢必會導致社會協作關系的破裂,也使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可化解的怨懟。而以消滅生命本身為目的的革命,更是人類社會關系極端之極端。舉凡革命者,都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舉凡不認同自己的,就是異類,就要殺。這種無可遏制的殺戮思想,在將好端端的世界演變成相互仇殺的地獄之後,在殘存下來的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仍是人性的缺失。

一旦將罪因歸於人,而不歸於己,就只能選擇暴力和謊言,以維系一個革命的神話,而當神話破壞之際,正是人性陷入茫然,尋找回返心靈家園的迷途之時。

【07.占領大妓院】

蔣翎武身死,而湖南先獨立而後取消獨立,四平八穩地走了一個過場,譚延闿總算是給了孫文和袁世凱雙方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