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從此遺臭萬年(第3/8頁)

此後戰事愈發地迷離錯亂,王和順、陳炯明雙方一面激烈交火,一面不停地打電報給孫文,相互告對方的黑狀。大致情形是陳炯明閉關開炮,沖著王和順的大營猛烈轟擊,終致王和順部全軍潰散,陳炯明愉快地搜捕追殺,並發布王和順十大罪狀:縱兵搶掠、占據厘廠、據虎門炮台、大肆招兵買馬、私購軍械,包藏禍心、煽兵肇亂、希圖推翻政府,破壞安寧……諸如此類。

殺石錦泉,也就算了,現在陳炯明追殺革命元老王和順,同盟會中人驚詫莫名,紛紛跳出來質難:(陳炯明)此等革命黨人,人人都是金錢主義,既有王和順罪狀,何不正式公布?包藏禍心四字,實不可解,且此四字乃舊日亡虜時羅織人罪之普通語,若研究法理,則絕對不承認。

革命黨人大聲疾呼:今日之亂象,不是王和順的罪過。

不是王和順的罪過,那是誰的呢?

陳炯明琢磨過這個問題之後,遂派部將吳祥達,率所部2500人,乘英國軍艦抵達汕頭,殺民軍首領、光復會成員許雪秋——此人曾負責執行過孫文的起義,當起義時代過去,也該退場了。

陳炯明先殺同盟會王和順,再殺光復會許雪秋,就算是把革命黨統統得罪光了。偏偏這時候,那個調皮的記者陳聽香又跳了出來,撰文替王和順鳴不平。陳炯明立即關閉報館,槍斃記者陳聽香。

時駐廣州美領事館報告陳炯明治粵政績,曰:

他(陳炯明)有兩萬可靠的正規軍隊,在廣州現有的兩萬至三萬民軍,解散的民軍約二萬人。民軍的真正數目,政府亦不清楚,這些匪首虛報其人數,以多得兵餉,譬如向政府呈報五千人,而實為一千五百人。試想陳都督手中有限的材料,他本人又從未當過管理的官職,廣州得到平靜度日,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然而美國佬不知道的是,陳炯明治理廣州的代價是,他已經身敗名裂。開罪了同盟會,開罪了光復會,開罪了報界——這天底下,還少得了要殺他的人嗎?

1912年4月25日,革命大領袖孫文抵達廣州,受到熱烈歡迎。

是日,陳炯明逃往香港。

【04.老家夥去死】

孫文抵達了廣州之後,發表了重要講話,略謂:

兄弟到香港時,即聞有人欲行第二次黨命(革命),以圖推翻廣東政府,此等舉動,不獨關於廣東之安危,實關中華民國全部。廣東為全國之肢體,一有禍亂,全國牽動。若輩一發難,北京政府為保全大局計,勢必調兵南下,各省必互相救援,玉石俱焚之禍不免,可不寒心!又廣東不用一兵,而達反正目的,實為桑梓幸事。然軍政府成立未久,一般貪祿之流,欲假第二次革命之名,謀破壞廣東大局。我輩若不急起維持,將目前緊要事件速為籌劃,恐禍端即見於頃刻,欲圖補救,已無及矣……

孫文先生的講話精神,簡單概括就是:穩定,穩定,當前最重要的政治工作是穩定,任何人想搞什麽二次革命,都是打著神聖的旗號,不過是想破壞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捎帶腳給自己撈一票而已。

總之一句話,誰想破壞穩定,搞什麽二次革命,我們就堅決地和他鬥到底!

講話之後,孫文再次力薦胡漢民出任粵大都督。

胡漢民終於走馬上任,上任後頭一樁事,就是搞掉陳少白。

夫陳少白者,乃孫文幼年玩大的夥伴,其人最是多智,機變百出,花樣無窮。同時他也是孫文革命最早的支持者,多年以來始終替孫文料理港粵地方的事務。前者陳炯明代理粵大都督,在都督府設立了一個協商部,陳少白任部長,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前召集同僚們商議當天的工作。

胡漢民上任之後,首先取消了陳少白任部長的協商部。

陳少白是何等機靈的一個人,立即知道幼年知己孫文正在洗牌,清洗那些暮氣沉沉的老臣子。當年浴血奮戰的老將們,或死或逃,自己雖然是孫文的幼年玩伴,但革命這玩意兒,好像不認玩伴,趕緊全身而退吧。

陳少白提出辭職。

胡漢民卻扣下辭職書,不允許陳少白辭職。陳少白心中頓生溫情,莫非孫文念及幼年之交,還要替自己安排一個體面的職位?遂試探道:是不是軍政府準備另設新的部門?

胡漢民笑曰:現有的部門大半都要裁撤,怎麽可能再設新的呢?

陳少白心中納悶:那你的意思,莫不是要恢復我的協商部?

胡漢民笑曰:已經裁撤的部門,怎麽可能再恢復呢?

陳少白更困惑了:你不設新部,不恢復我的協商部,還留下我來幹什麽?

胡漢民笑曰:你是老革命啦,雖然現在沒有職位,但我想你應該以天下為念,不考慮個人得失……總之,你就在我手下做名文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