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綠林的輝煌時代(第4/24頁)

正在七都祠訓練的吳金銘也遭官府拘走,然後官府大搞政策攻心,鼓勵許雪秋速速去衙門自首,徜認罪態度較好,或可網開一面……

政策攻心的壓力太大了,許雪秋只好硬著頭皮去道台衙門自首,卻不料到了官府他老兄一亮身份,原來他也曾捐得候補道的頭銜,和正要提審他的官員平級。

這案子就沒辦法審了,倆道台在官衙裏小飲一通,酒酒酒,邀朋會友,臨風不可無,對月只需有……這事就這麽過去了。那位被下了大獄的吳金銘,另有當地鄉紳父老出面,保釋出獄。

然後許雪秋再去新加坡籌款,還要接著幹,這次算他幸運,恰好遇到了也正在四處弄錢的孫文,於是孫文強烈建議他加入同盟會,起義的事他去,籌款這活就交給孫文吧。

1906年,許雪秋正式加入同盟會。

孫文正式任命許雪秋為“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頒鷹球圖章,並親繪一面青天白日旗與許雪秋,派他回去繼續起義。為了確保起義的成功,孫文還派出了六名同盟會員,並兩名黑龍會會員萱野長知、池享吉,總共八名幹部,一起奔赴黃岡鎮。

此後許雪秋將秘密機關設在黃岡鎮擔水街巷二號“泰興號”,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之後,三合會已有超過千人表示對下一次的起義感興趣。

第二次起義定於1907年2月19日,這次起義堪稱一次盡善盡美的策劃,起義的攻擊目標是潮州府城。黃岡、浮山埠及揭陽方面的三合會共同發動,兵分三路,此外各交通要道均有兄弟埋伏,連揭陽炮台都考慮在內了。

然而,臨到起義的夜晚,卻突然出了一樁怪事。

那一夜,天氣無緣無故地突然大變,就好似豬八戒突然下了凡,倏忽之間風雷大作,風雨交加,天色黑得好似鍋底,面對面站在一起的人,居然看不到對方的人影……揭陽一路的兄弟,在殺奔潮州府城的途中越走人越少,大半兄弟全都迷了路,黃岡這邊更慘,由於夜色過黑,許雪秋摸扒滾打找了半夜,也沒有找到集合的地點……

當時許雪秋火氣就大了,這叫什麽事啊,今天這個義不起了,大家統統解散……

生氣的許雪秋帶著黑龍會的兩名兄弟萱野長知、池享吉氣呼呼地去了香港,拍電報向孫文請示。卻不料許雪秋前腳一走,後面兄弟們自己幹起來了,而且很快就攻破了黃岡協署……

【05.反清復明孫中山】

卻說那一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眾兄弟盡皆迷失在起義的途中,搞得起義泡了湯,但起義的風聲卻早已嚷得盡人皆知。於是清巡防營候補千總蔡河宗揚言,要對三合會的秘密機關“泰興號”進行一次審計大檢查。

聽到這個消息,眾兄弟大喜,立即調兵遣將,湊足了幾百人,埋伏在外浮山的路上,準備給蔡河宗一個教訓。

那一日幾百兄弟埋伏在路邊,從早埋伏到晚,餓得饑腸轆轆兩眼昏花,也未見到一個清兵的影子,無奈之下返回,想吃點東西,卻不料回來之後大驚,只見泰興號門倒墻塌,空無一人,留在這裏的幾名兄弟卻一個也不見了,現場只有一片打鬥後的痕跡。

眾兄弟急忙四下裏一打聽,才知道蔡河宗那廝早就帶著清兵來過了,而且已經將留守的三合會兄弟逮去協助調查了。蔡河宗這廝之所以來無影去無蹤,說穿了也沒什麽奇怪的,只不過他是乘船走的水路而已。

這簡直是豈有此理,兄弟們在陸路上埋伏,你卻故意走水路,存心耍三合會的兄弟們玩是不是?

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時余醜就火了,丟他老母,欺負人欺負到這種程度,這蔡河宗真是太不像話了,大家馬上動手,立即強攻黃岡協署,救出被擄走的兄弟們。

正所謂一呼百應,霎時間千余名三合會兄弟聚於黃岡三裏之外的亂墳崗上,每人身上掛一條白布,上印鷹球徽號,然後眾兄弟齊聲宣誓,余醜並宣布軍法十九條,然後兵分四路,殺向黃岡城。

正殺之間,那缺德的老天又來搗亂,只聽一聲驚雷,淚飛頓作傾盆雨,三合會的兄弟全都傻了眼,丟下槍便走。

三合會兄弟生死不懼,卻為什麽一見大雨就魂飛膽破呢?

原因很簡單,三合會的兄弟們使用的武器,全都是自己在家裏制造的火銃,這種火銃殺傷力強於拳頭,而且還有一個拳頭比不了的音響功能,可被雨水一淋,火銃的戰鬥力一下子就降到拳頭以下,這讓兄弟們如何受得了?

危急時刻,黃岡城中突然火光大起,霎時間情勢扭轉。

這把火,卻是三合會大佬陳湧波放的,他眼見天降大雨,摧毀了兄弟們的戰鬥力,情急之下索性一把火燒掉了一座祠堂,火光起處,城中的守軍頓時心寒膽裂,再不復此前的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