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紅燈區裏的救國之術(第3/21頁)

袁世凱看得明明白白,大清帝國的控海權是徹底完蛋了,眼下國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陸上力量,所以仿西洋之法訓練新軍,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後,這老太太只比袁世凱精明,不比袁世凱糊塗。當袁世凱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慈禧太後已經命廣西按察使胡燏棻於天津馬場訓練武定軍,袁世凱慢了一步,失去了這個機會。

於是袁世凱高薪誠聘賽金花出馬公關,終於拿到了王修植的這些廢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後,袁世凱點燈熬油,徹夜苦讀,終於把這些廢稿理清了脈絡,弄出了頭緒。

然後袁世凱把這部書稿重新改過,另寫了一篇《應時練兵說貼》,拿去給榮祿看。

榮祿官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這個官大小相當於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想獲得練兵的機會,首先就得得到榮祿的支持。

卻是想不到,榮祿此人,正在等待著袁世凱的到來。

為什麽呢?

原因很簡單,榮祿也深知大清國海上力量的喪失,標志著此後的戰爭勢將於國境之內展開,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力量勢在必行,雖有胡燏棻於天津馬場已經訓練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卻是翰林出身,一輩子也沒打過仗,他所謂的訓練新兵,無非是照本宣科,拿著王修植閉門造車的書稿一字一句地念,用這種法子訓練出來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實在是天曉得的事情。

而袁世凱則不然,他的資歷、見識、經驗與對西方軍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種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榮祿自然也不會放過袁世凱這種人才。

榮祿當場對袁世凱提問了幾個問題,袁世凱對答如流。隔日,榮祿向慈禧太後匯報,要求讓袁世凱與胡燏棻在金殿上展開“PK”,看誰的練兵理論更豐富,經驗更老道……

金殿PK的結果,直教人跌破眼鏡。

袁世凱的表現相當優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談,等輪到了胡燏棻,卻沒料到這老胡不會說官話,竟然是滿口誰也聽不懂的紹興方言。

老胡連官話都說不來,這又如何訓練新軍呢?

見此情形,光緒皇帝當即下旨,命袁世凱留在督辦軍務處供親王及朝中大臣差委——這個職位卻是個袁世凱最幹不來的閑差,主要工作是翻譯、研究各國的兵書,並撰寫有“中國特色”的兵書,還要擬訂西法練兵的計劃和章程……

也就是說,朝廷是這樣安排的,既然袁世凱懂得練兵,那就給胡燏棻提供技術服務吧,多翻譯幾本西洋兵書,天津練兵的差事,還是由老胡來擔任。

【05.慈禧的臉長在李蓮英的腳上嗎?】

袁世凱無法接受PK大賽的結果,那老胡連普通話都說不來,還怎麽練兵呢?可慈禧太後明知道這事,偏偏就是不把這個機會給袁世凱,袁世凱只好去找人說理。

還好,這大清國還是有說理的地方的。

李蓮英的家裏。

李蓮英的家很好找,胡同裏拐兩個彎,好大一個門樓,那裏就是。

當然太監是不允許出宮的,更不允許參與搶購房地產哄擡物價,所以這個門樓,又稱之為李蓮英弟弟的家。

於是袁世凱去找李蓮英。

李蓮英告訴袁世凱,近來太後心情一直不好,說話要留神,注意察言觀色。喜歡聽的就多說,不喜歡聽的就別說。

袁世凱聽後很為難,因為跪見太後,怎麽能允許看著太後的臉回話呢?

李蓮英說:你回答太後的話時,注意看我的腳。如果我兩腳並攏,你就不要說了,那是太後不喜歡聽;如果我兩腳分開,就是太後喜歡聽,你就大膽地說……

李蓮英的這雙腳,表情還真夠豐富的。

有了李蓮英這雙腳表達慈禧太後的喜怒哀樂,袁世凱心裏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據理力爭,字字句句都說在慈禧太後的心窩子上,老太太聽得眉開眼笑,當即傳旨:著溫州道袁世凱赴天津小站,練精兵三十營,欽此。

聖旨下了,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一樁事來,那滿口紹興鳥語的老胡還在天津馬場呢,他怎麽安排?

人才難得啊,就讓老胡去修鐵路去吧。慈禧太後胸有成竹地吩咐道。

袁世凱如願以償,奔赴小站去練兵,他走得正是時候。

他前腳走,俄國人後腳就來了。

中國北疆!

日俄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06.神秘的女才子】

日俄兩國在中國本土上交戰,清廷無可奈何,只能袖手旁觀,宣布中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頁,也是國際戰爭史上的大笑話。

但這個笑話卻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實際上,俄國人進入東北,還是由清廷自己給引進來的,這一招又叫驅虎吞狼之計,亦稱以夷制夷,是典型的弱國外交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