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四)

耶律屋質從國人會議回來之後,精神狀態就不是很好。

來出使之前,他盤算的都是這次的戰略如何進行,這次的外交如何推進,這次的計略如何實施。

但今日經歷了張邁召開的這個國人會議後,他感覺現在自己所面對的這個國家,也許和以前所面對的都完全不同,甚至和自己在歷史書上讀到的都不大一樣。

當張邁在台上慷慨陳詞,而底下軍民群相呼應時,耶律屋質看到了一個與以前歷朝歷代的王朝都不相同的國家在崛起。

那些激動人心的宣言,能夠激蕩天策政權下的軍民,當然是激發不了耶律屋質的半分熱情,但耶律屋質卻馬上就聯想到張邁的每一句慷慨言辭的背後,一定都有如何如何配套的政治措施與軍事措施。

這個男人,這個國家,能夠走到今時今日,絕對不是偶然啊。

他更隱隱地感覺到,以後契丹所要面對的天策大唐,恐怕再不是士兵勇猛作戰、謀士神機妙算就能取勝的對象了。他隱隱感到,當兩個國家深入了解之後,以往的誤解、誤判、高估、低估都排除了之後,計謀的使用作用將變得微弱。

那時候兩個國家再次相遇,打的就是國力爭衡了!

“契丹,能拼得過麽?”

……

在國人會議上,當在場將校都被張邁激得情緒高漲頭腦發熱之際,郭威幾乎是場中唯一還能保持鎮定的武人。

他本有為帝為王者之資質,刨除視野見識,光就天賦而論其實還在張邁之上!這些年又在張邁的敦促下讀了一些書,補上了短板,而且讀的也不光是儒家之書,而是於軍務之余,聽了張邁的意見讓說書人給他讀講諸家各派,他甚至還從張邁那裏,聽說了泰西如羅馬、希臘的一些故事,以及印度、天方的傳說,甚至還包括張邁托名為古代、實則為現代的一些理論。

其實不光是郭威,郭洛、楊易、鄭渭、範質等張邁身邊的人都有類似的“待遇”,魏仁浦跟隨張邁日不長,但他和鄭渭處事的時間卻不短,所以也間接從鄭渭這裏得到了不少張邁的東西。

而像郭威這樣的天才是有聞一反三的能耐的,聽到一個點,馬上就能推演出無數衍生觀念。兼且他經歷過西域大戰,遠征萬裏,又去過中亞,親歷過異族文化,可以說,現在這個郭威,其見識視野已經遠遠超越了“歷史”上曾近存在的那個郭威了。

當魏仁浦提出偃武修文的政略、提出要派監軍、分軍政、收糧餉之後,就連楊定國和慕容春華也都還沒表示反對之際,是郭威第一個反應了過來,他站了出來,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軍既出,統帥便當有自主之權,若設監軍,則到時候是監軍之令重,還是將帥之令重?此乃徒增前線煩擾罷了!且兵者詭道也,戰場殘忍,或幹天和,奇謀詭計,人主見忌,若有監軍在,將帥行事就要揣摩上意,揣摩上意則必然縛手縛腳。大軍在外,是要與天地爭生死,與勁敵爭成敗,若事事揣摩君王之意而後行,這場決戰,不打也罷!”

魏仁浦道:“設監軍乃為君之耳目,非為奪楊將軍之權。以楊將軍之神威,縱然設一監軍,也必不會影響此戰之結果。這只是為來世立一典範。既不誤當前之事,又可為後世立法,何樂而不為?”

郭威道:“誠如閣下剛才所言,楊易將軍乃不世出之忠義之輩,故而必能取信於天下,並知元帥必定不會見忌,但國家與軍隊常有,而元帥與楊將軍的君臣相得不能常有,今日之楊易可以不受監軍態度之影響而擅斷大略,但來日外出征戰之將帥還敢如此行事否?一旦將帥恐遭中樞所疑,則行事必躊躇猶豫,而監軍之權必重。今日之監軍,只是擺設,但明日之監軍,卻敢逼帥淩權。今日監軍之幹擾不能制鷹揚,而來日監軍之亂命,卻可禍及前線。”

“這可以立法以避免此弊端。”魏仁浦道:“監軍不是將帥,主要是代表中央,監視主帥行事而已——此乃監軍之本意。若監軍陵越職權,亦當重處!”

郭威道:“你們文人不知兵事!凡事想當然耳!軍中一設此等耳目,必然事無大小皆報中樞,有些事情,不知便罷,一旦知道,少不得就要指手畫腳——這是人之常情,但戰場之事瞬息萬變,而對將帥來說,最怕的就是中樞幹涉戰場!”

郭威轉向眾人道:“國家防止武人擅權,自古皆然,所以有虎符之設,但現在既明知鷹揚之必不叛國,卻還要設此等防範,作什麽千古典範,說到底,都是你們文人對武人不信任所導致!所作所為,全都是一句話:認為我們武人擁兵則必然為亂!因此防我武人,甚於防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