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遼立國(一)

趙普當初到達晉北之後,魯嘉陵就派了人來後續跟進,就按照天策政權的“慣例”,以各種坊間娛樂(如勾欄說書、廟會變文)宣傳天策唐軍的來源歷史,這些人手,被張邁戲稱為“天策水軍”。魯嘉陵不明白自己的手下又不會開船打仗,怎麽叫做水軍,然而大部分人卻都迅速接受了元帥的這個“封號”。

這段時間裏,雲州說書人已多了一個新的故事源,這個故事源就是安西四鎮如何在域外苦苦求生、張邁萬裏傳旨、然後四鎮故民在張邁的帶領下一路東進、打平胡虜、恢復西域涼蘭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涼蘭地區本身就已非常成熟了,而且隨著傳播越來越廣,中原、巴蜀也廣為傳唱。甚至傳播的技巧,也成熟到了有了定規。

比如,主管對外宣傳的魯嘉陵,早在張邁的指點下,再經過自己的琢磨創新,形成了一套“傳統”,即到在一個地區宣傳天策軍,一定不能只說天策軍,而要設法將天策與本地的文化、歷史或新聞聯系起來,加強聽眾的認同感與代入感,否則聽眾心裏會覺得這是你西北涼蘭西域發生的事情,跟我什麽關系?

具體到燕雲地區,就是要大打“漢地胡侵”和“邀石復地”兩張牌。

所謂“漢地胡侵”,是說處於西北的涼蘭西域,和處於東北的燕雲遼東,都曾經是漢唐故地,生活在這裏的各族本來都是漢唐子民,後來東北是安祿山造反,西北是吐蕃入侵,這才導致了這個地區的胡化,可以說兩個地區在這一點上有著相近的歷史背景,談起這個容易引起幽雲地區聽眾的功名。

所謂“邀石復地”,是當初石敬瑭剛剛將燕雲地區割給契丹的時候,張邁曾建議雙方盡棄前嫌,一起出兵規復燕雲,驅逐胡虜,恢復漢家江山,如果石敬瑭沒力氣去打契丹,他願意借道攻打燕雲,將城池打下來以後交給石敬瑭亦無不可!這可是新近才發生的事情,人人關注,個個願聽,故事將張邁塑造成一個大公無私、為了華夏大義而不計個人得失的忠義形象,又將天策政權與中原、南方諸政權放在一起,潛移默化地給聽眾灌輸,讓他們接受無論洛陽、涼州、成都還是金陵,全部都是廣義大唐帝國的一部分,並暗示未來不久一定會有一個雄才偉略的天子掃平六合,四海一統。

對於大一統觀念深入的東方大地,這個說法無論放到哪裏都大有市場,甚至就是契丹其實也受此影響而不自知,耶律德光之所以接受燕雲割地,並野心勃勃地要向南入侵,其實就已經有入主中原、為天下主的打算,其與秦漢時代的匈奴、隋唐時代的突厥那種進入漢地只為掠侵一番就退回草原的行為模式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來自後世的張邁,其見識視野遠不是同時代任何君主所能比擬,胡人入侵一地,想的只是如何劫掠到更多的財物,李嗣源石敬瑭這樣的軍閥每得一地,想的只是如何收稅征兵,耶律德光在部分領土能由武力掠奪轉入制度性的征稅,已有了很大的進步。而李嗣源石敬瑭等得到類似於馮道這樣的儒家知識分子所助,維持起一套基本像樣的文管系統,就已足以讓他們在中原坐穩皇帝寶座。

而天策政權則有本質的不同,其所建立的經濟體制,已有了稅賦取之於民然後主動投入到基礎建設以擴大經濟成果的循環理念,賦稅再不是最終目的,而成了整個國家經濟運轉的重要一環。這些年來天策大唐的稅賦種類其實遠較中原為多,收稅技巧也更加成熟,然而百姓不覺其重,就是因為稅收負擔合理且不斷以基礎建設等各種有利民生的形式有所返還。

而且這個新的大唐政權每進入一個地區,除了軍事行動之外,還必會伴隨各種文化植入與觀念傳播,軟的硬的一起進入,這些年天策政權業已形成的政治理念與吏治事實,無論對處於軍閥統治下的百姓還是處於異族統治下的漢人來說,都是新鮮而充滿了誘惑,有些東西一旦聽說就很難忘記,知道同一個天空覆蓋下就有那樣一種更好的生活,自然而然就會期待自己也能擁有。

天策水軍所宣傳的那種生活狀態,是每一個亂世草民們共同期望的理想世界,如果這種期待能轉化為相信,那麽幾乎大部分人都會為了這種生活——就算不為自己,也要為了子孫——而奮戰效死!

關於涼蘭地區所發生的事情,其實華夏各地早就有各種各樣的傳聞,不過以前只是偶爾聽見,現在則是趙普率領間諜系統在做主動宣傳,就如在已經曬幹的草堆上點了一把火,伴隨著懷仁縣的起義與朔應蔚諸州的獨立戰事而如火如荼地蔓延開來。

……

耶律屋質進入雲州城的時候,明顯看出這座城池與當初的不同。當初契丹南下時,漢人對契丹人的恭順、畏懼不見了,現在並非沒有畏懼,然而卻多了猜疑以及反抗之心。以前契丹人當街鞭打漢人的事情再看不見一點端倪,相反,處於人數弱勢的契丹人在街上很少看見,似乎不願意長時間處於漢人的視野之中,買完了東西就會匆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