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先西後東

幽州失守發生在天策四年初,李從珂決定要和天策聯姻發生在天策四年夏,同時西線的情況:天策四年要到五六月間張邁才挺進到河中地區,同一個月撒馬爾罕投靠了薩圖克,河中的形勢轉為對天策軍不利,西線變得艱難。

……

李從珂求聯姻的國書送到涼州以後,讓天策軍高層好生為難。郭汾內心深處並不很瞧得起李從珂,而且李從珂的女兒又比自己的長子大得多,又不知道是什麽樣的品性,她畢竟是個女人,就私下來說並不希望兒子的終身幸福成為兩國軍政的犧牲品,更何況郭汾很清楚張邁的性子。

“元帥不會答應的。”郭汾說:“這件事情,他不可能答應。”

作為張邁的妻子,她自然最有資格說這句話。

楊定國卻道:“如此亂世,國事為重,兒女小情,何足道哉!聽說石敬瑭的前鋒已經殺到了黃河,趙德鈞又兵逼山東,如果只是內亂也就算了,小唐主還不至於就此危矣。但讓人擔心的是契丹人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有行動!石、趙二人已經為契丹開了個大門,一旦胡騎南下,中原勢必板蕩!”

盡管楊定國一輩子都還沒到過中原,但那是他夢中的根,到涼州後跟來自中原的人士交接,都是自稱“老夫懷州人也”——隋唐之懷州即漢魏之河內,正是他老楊家的郡望,有多少次夢回時想起老家中原他都要淚流滿面,思念著那上百年前的故鄉——所以他心裏從來都沒將中原當成外國,中原啊,那就是自己的老家!天策政權的興亡在他心中自然是第一位的,但中原的福禍在楊定國心裏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郭汾知道楊定國的這份情感,也沉默了。她想起了自己——雖然自己和張邁之間的感情是真摯的,但她也推測得到,如果自己和張邁之間並無情感,而兩人的婚姻又能幫助安西唐軍走出困境,那麽老一輩的人只怕也會主持這場婚事!

對於從西北苦寒絕地走出來的人來說,什麽小兒女的私情、小家子的幸福那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整個群體的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郭汾明白,在楊定國等人心中,家事從來都必須服從國事需要的。

眼看曹元忠點頭,鄭渭無語,魯嘉陵沉吟,郭汾也有些動搖了,卻還是道:“雖說亂世以國事為重,但只憑這聯姻一事,未必就能影響全局。契丹也不會因為我們與李從珂聯姻就不南下了。”

楊定國道:“兩家聯姻乃是一種姿態,雖然不能就阻止契丹南下,但我們若不肯聯姻,恐怕天下人就都要認為我們要放棄小唐主了,那樣卻會置他於大大不利之中!”

薛復卻走上了一步,道:“中原的局勢,未必有這麽危險。”

“哦?”反問的是楊定國。

薛復道:“幽州雖然失守,整個河北也確實是一馬平川!但河北一帶,自安史之亂以來割據百年,各鎮藩守暗中都有很強的實力。地勢縱然一馬平川,但各藩鎮有兵有糧,在本地又是根深蒂固,非石敬瑭一外來者倉促所能平定。且據最新的線報,河北諸州並未完全陷落,石敬瑭所能控制的,不過兵力南下時所走的那一線,並非能在一二個月內就真的控制整個河北,其統治也僅限於所得城池,而無法深入到下轄各縣,他到達黃河邊的也只是小部遊騎,並非大軍。如今中原有鼎革變天的氣氛,是被石敬瑭兵逼黃河的消息烘托出來的恐慌,從李從珂尚未急調張敬達回援就可以知道,河北的局勢未必有傳言中那般危急。”

郭汾忙問:“那薛都督的意思是……”

薛復道:“現在中原是李從珂與石敬瑭在較勁,河北諸鎮的龜縮,一半是保存實力,一半是持觀望態度。眼下李石勝負未分,李從珂又未正式求救,只是拋出個聯姻之事來,其實就是要借我們的勢。若河北、山東聽說李從珂與我們聯姻,必然傾向於李氏,那時候李從珂氣勢大漲,或者能不費多大力氣就平定中原也未可知,如此一來我們自己固然沒什麽好處,事後李從珂也不見得就會賣我們什麽人情。這本是鄰家之事,他們未許我們什麽好處,我們卻又何必屈己從人?”

和楊定國不同,薛復對中原可沒有什麽深厚的情感,在他心目中,判斷形勢的取向只是簡單地對天策政權有利就是了,因此思維反而比楊定國更簡單。

楊定國的眉頭皺了起來,一時卻沒法反駁,只是道:“我只是怕中原因此大亂,今日我們若答應李從珂那只是舉手之勞,卻能一聲吆喝而成其大功。但若是置之不理,任由李從珂失勢,到了不可收拾之日,那時我們可就都成為罪人了。”

薛復道:“國老這兩句話可說的太過了,若中原是我們的,我們自然得為之謀圖長遠。但中原牧主如今是李從珂,不是我們,他若能平定中原,功勞不會是我們的,但他若是丟了天下,這失國之罪也怪不到我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