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十萬騎兵頌唐詩

降水量較為豐富的河西迎來了一場大雪,涼州城外積雪盈尺,出行都感困難,然而大雪之下卻孕育著生機,來年涼州的農業大概會有好收成。

這兩年鄭渭對內改革賦稅體系,鼓勵農桑,由於能從絲路中得到收益,所以減少了對農民的直接賦稅征收,較為獨立的司法體系的運轉讓河西境內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公平、公正,莫說契丹這樣的蠻夷,就算是中原也由於腐敗,社會生態便遠不如河西來得良好,所以各種社會力量便朝西北傾斜,關中、漢中、蜀地都有貧民偷過邊境到這邊安生,一些有遠見的商人到了這裏以後也不走了,此外山地人口進入平原者、胡化人口重新歸漢者、寺廟僧侶還俗者也在持續增加,種種原因加在一起,讓今年秋季涼、蘭兩州的編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其中農業人口的增加尤多,比起五年來務農的人增加了四成。

這兩年天策政權一直有效地控制著物價,河西境內糧食一直維系著一個較高的價格,吸引著各類社會力量不斷投入力量,在官方所分發的灌溉農田之外,軍屯與商屯都成為產生余糧的重要來源,荒廢了的水利系統一個接一個地得到重建,麥田的面積一年之內翻了一倍,甘、涼、蘭三州在一層雪被底下,埋藏的是來年的糧食儲備。

“北庭、伊州的天氣似將呈現暖冬,又遭兵禍,來年肯定大荒,”張中謀在給鄭渭的農情預測總結中寫道:“高昌、疏勒都無大異,沙州人口逐步遷出以後,部分半旱農田退耕還草還林,來年田產或將稍減。唯甘、涼、蘭三州,或能豐收。”

豐收是好事,不過張中謀認為,豐收如果能夠出現在高昌、龜茲就好了,因為來年的話,不管北庭方面的勝敗如何,只怕大軍都很難馬上就撤回河西東部來就食,如果來年還需要繼續用兵,而高昌、龜茲等地的余糧又無法供應得起,那麽就得從河西東部調糧,這將又得產生一筆相當大的運輸開支。

除了農業有了發展之外,河西的畜牧業也有部分在轉型。安隴境內有著大片的草原,在灌溉農田與草原相間插的地區,有著大量適合農牧並舉的土地,張邁在過去的兩年中鼓勵商屯大力推行新式的農業,讓那些建造農場的商人引入優秀的老農老牧民,引進新的草種並進行精細化的耕牧管理,讓這些牧場的單位肉類產量大為提升。尤其是在離涼州、金城、甘州、肅州等城市較近的地方,精細化的農牧生產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張邁等高層又帶頭食奶,讓奶制品流行起來,間以肉類、水果、蔬菜,以改善民眾的飲食結構,而今河西地區的食材之豐富已經漸漸趕上洛陽、揚州等大城市。

北庭的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恰好是隴西的市井表現得十分和平。

天策軍的軍隊開往西北,而後唐的注意力則集於東北,雙方都盡量維系著關隴地區的穩定,竟讓這個天策軍與後唐的邊境區域成了一個最為穩定的大後方。

在這個寒冬到來之前,解蘇商道開通的消息讓受到絲路薩曼段斷絕困擾的商戶重新拾起了信心,而天竺商路的開辟更讓一些人興奮莫名,原本要西行的繼續西行,金城該入貨的商戶繼續入貨,天策二年年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景氣,在秋冬之際一掃而空,商界經歷了約一個多月的短暫低迷後行情繼續上揚。就連嶺南與大理都已經有貨物抵達,甚至就連東北的長白山人參以及海東珠也開始出現涼州的市場上——這種珠子產自東北平原以及北海沿岸,屬於契丹人的控制之下,契丹與後唐、天策都是敵國,然而商業力量卻能突破政治上的隔閡而遠行至此。

連嶺南和長白山都有貨物運到,中原、巴蜀和江南就更不用說了,江南和蜀地的書籍已經在河西引發流行,尤其是印制精良的書籍銷量尤其走旺。天策政權如今的局勢是外戰亂而內和平,雖然天策軍當下的主調是戰爭,但在腹地卻已經有一股文風在萌動著。

比如範質,他作為後唐常駐涼州的使者,本身的生活就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李從珂雖然在與河西的通商中得到了好處,又廣派間諜,不過他的工作畢竟沒法做到那麽細致,他派了範質出去,卻並未考慮到要給他多少補貼和經費——這個問題其實越往古代就越沒考慮,出使匈奴的蘇武,帶了多少經費?出使西域的張騫,又帶了多少經費?

在那個時代,很多事情都得依靠個人,而不是國家,國家能給予這些英雄豪傑的有時候就是一種威望與號召。

但是在範質,他卻面臨著這個問題。與他相應,天策政權對外派使者是有一定經費的,鄭渭這個文官集團對這些事情的考慮遠非李從珂可比,由於他從張邁所得到的信任遠勝於馮道從李從珂那裏得到的信任,所以做得也比馮道好。至於韓昭胤、劉延朗等人那更是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