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蟄

張掖下起了第一場雪,雪不大,卻有一種爽快的涼意。當然,能從涼意中感到爽快,是由於張邁的心情。

現在的張邁,和以前不同了。在燈下谷的時候,他獲取情報要靠自己去闖,甚至冒險地進行試探性攻城,但現在他人在甘州,卻已經收到了來自中原的第一份情報。

魯嘉陵的手腕越來越高明了,盡管是在這個混亂的河西,他仍然利用寺廟系統,廣派由他培訓的遊方僧人,搭建起了一個讓張邁也為之驚嘆的情報網絡。河西盜匪橫行,但有個好處——無論胡漢,不管是牧民還是農夫,十有八九都信佛。甚至連剪徑的強盜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殺僧侶。當然,也不是說僧侶就一定安全,然而遍布西北的佛教體系,還是讓僧人在各種行動上方便得多。加上魯嘉陵掌控著數百座寺廟的牒印,所以他派出去的僧侶都是有憑有證的“真僧”,而且各宗各派的都有。現在的涼蘭河廓的消息張邁縱然說不上了如指掌,至少也大致明了了,甚至關中也有了河西僧人的蹤跡,最遠的一個特派胡僧甚至已經進入東都。

僧侶們出去以後,一邊行腳,一邊探查情報,若有所得便寫成佛經偈語設法傳回來,這些偈語卻都是有秘密暗號的,傳回張掖之後,自然會有司文僧將之翻譯出來。

所以現在張邁人在張掖,眼睛卻仿佛已能看透整個西北,甚至窺覷到了中原的機密。

涼州土豪的動態張邁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不急。

這個時候,張掖城內已經漸漸煥發了生機。本來,一座城市要想從荒廢中忽然發展起來是很困難的,別的不說,光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就足以讓一個帝國動用傾國之力也得至少一代人才能完成。但也直到這時,張邁才體會到了大唐帝國遺產之豐厚!

要知道,唐朝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極其堅固,其中有兩項尤其宏偉,一是水陸交通幹道的鋪設,二是各道、州、縣等中心城市建設以及主要農業地區的水利設施。後世歐人但知金字塔這種看得見的雄偉,卻不曉得漢唐這種不奪人目卻澤及百代的基礎設施才更加偉大。

交通幹道的建設是自秦漢以來就歷代不斷的,而發展到大唐尤其輝煌,甚至到了明朝滅亡,顧炎武周遊全國的時候,還發現在許多地方用的都還是唐朝的驛道設施,顧炎武時代尚能有如此感慨,唐朝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堅牢可想而知。

西北雖然胡化多年,但像酒泉、張掖、涼州、金城這些大城池,城內的民居雖然荒廢了,其總體規模仍在。至於城外的許多水利設施,雖經多年的風霜雪雨,但只要修補一番便仍然能夠使用。

因此當張邁在發展農業、商業乃至手工業的時候,便有一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感覺,而這東風,便是一套良好的政治秩序。

忽然之間,張邁有些明白中國古代為什麽能屹立稱雄千年不倒了——那就是因為先輩們已經打下了萬分堅實的底子,因此後輩只要政治秩序稍上軌道,整個國家便能創造出令世界其它地區難以望其項背的成就!

甘州城內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在冒著寒風興土木了,狄銀的宮殿,這時候也已經被改造成了甘州行政中樞,宮殿左邊為政務廳,右邊為軍務廳,後園分成了若幹房屋,作為在張掖沒有家室的屬官的居處,張邁也在其中分到了一間較大的屋子。不過按照規定,這間屋子也不是他的永業,一旦他離開張掖,這間屋子就必須挪作公用,確切點說,就只是他的宿舍而已。

他是整個西北唐軍最高級的官員兼最高級的將領,也安於這樣的待遇,他的生活基本與奢侈無緣,最多只算舒適,比起普通百姓人家來相去不遠。最高領袖作風如此,上行下效,普通兵將眼見大將軍也如此,自然也就不好貪得無厭地要求賞賜。

李從珂在奪取政權之後,為了實踐戰前的無差別賞賜承諾(即不論功過的全軍賞賜),將國庫都掏空了,饒是如此兵將卻還很不滿意,西北唐軍的士兵除了因立功得得賞者之外,只是得到略高於基本生活條件的保障,然而士氣卻異常振奮。

而那些多出來的戰利物資,則都被投入到水利修復中來,甘州全境的所有在籍百姓都能得到了最低的生活保障——甚至包括奴隸,也能確保分到足以過冬的物資。

日子仍然是艱辛的,但卻已經是甘州百姓以前從未想見過的待遇了——張大將軍這位新的統治者,居然真的會管我們老百姓的死活啊!一些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將自己的名字登記入甘州戶籍簿上的窮苦老百姓,在接到甘州州軍發下的粗糧時忍不住感激涕零,對著張掖城政務廳的方向下跪叩拜,口稱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