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敵到齊

投筆崗會戰的結果,以諸胡聯軍首先撤出戰場而告終。在這一場浩大的接觸戰中,諸胡聯軍不但先退,而且傷亡人數也是唐軍的數倍,在混亂之中,石拔甚至沖了上去,打了土倫一棍,獠牙扯下了他肩膀上的一大塊皮,如果是換了別人,吃了這一下只怕早就肩頭粉碎了,但土倫居然還能支撐著,確實無愧於他往昔的威名。

然而由於斷後的薩圖克指揮得當,陣勢堅穩,致使唐軍未能繼續擴大戰果,楊易趕出三十余裏,望見西面又開來一支隊列齊整的騎兵——那是庫巴聖戰者大將伊斯塔的部隊,約有二千人,氣勢頗為雄壯,楊易擔心遭到埋伏,這才折回,大軍仍然在駕橐草原停駐,並向後方報捷。

聽說唐軍野戰取勝,全城精神一振,三教長老都來賀喜,李臏一直提著的心也放了些,連夜出城,趕來賀捷,同時詢問此戰詳情。

聽了奚勝的描述後,李臏道:“諸胡聯軍前來,種類極雜,可是他們立場很不一致,雖說全部都是我們得罪過的人,可是光憑這一點是很難將各國真正地聯合起來,我料薩圖克定然是對薩曼、對土倫都許下重大承諾,既然是為利而來,那麽就未必能夠支持到最後,如果我們能夠知道他們這承諾的內容,說不定就能瓦解他們的這個聯盟。接下來與其用兵,不如用間。”

楊易卻不贊成:“用什麽間,我們堂堂正正的也能打贏,何必用這些陰謀手段?”

李臏道:“畢竟對方還有沒出動的實力。”

楊易道:“他們沒出動全部兵力,我們就出動了麽?”

奚勝想起駕橐草原的這場大戰的過程,雙方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唐軍雖以小集團的默契配合取得了勝利,但奚勝覺得這勝利在七分實力之外又帶著三分偶然,說道:“李參軍的建議還是很有道理的,既然有機會用計謀,就算不能靠此取勝,若能削弱敵人,也是一件好事。”

郭洛沉吟著,他也是穩健派,不過卻是穩健之中偏向於進取,道:“但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敵軍雖然帶來了許多羊馬,但千裏遠征之下,終究難以久支!”

李臏心想:“郭中郎素來沉著穩健,這次卻如此助戰,莫非是為了報仇?”說道:“從戰場勝敗來說,時間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然而大家不要忘記,我們在大戰過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疏勒地區的重建。這場仗能夠早些結束的話,還是早些結束的好。”

眼見雙方再次產生分歧,張邁道:“以戰取勝,方是正道,但謀略也可以輔佐,李臏,這事仍然你來辦吧。從眼前的局勢看,胡人應該仍然會再次進軍,駕橐草原不是可以守衛的地方,咱們就且撤回城內,看看他們有什麽行動,再作打算。”

大軍東歸,就在草原分手,楊易仍然回下疏勒去,作別之時,他見腳下青草長得頗為茂盛,皺眉說道:“老天爺這次似乎開始眷顧胡人了。”

“怎麽說?”張邁問。

楊易道:“有青草的地方,就能牧羊啊,薩圖克他們帶了那麽多牲畜來,要是占據了城外水草豐茂之地,就能一邊放牧,一邊圍城了,這對解決他們的糧食問題很有幫助,甚至比我們屯田還有效呢。”

張邁一怔,這一點他之前可還未曾考慮到。

……

托雲小鎮附近,盡管損失了三千多人馬,但隨著葛羅嶺山口那邊人馬繼續開至,諸胡聯軍的數量反而增加到了八萬。

這其中,來自薩曼者多為白種人,來自兩河(碎葉、伊麗)流域的多為黃種人,訛跡罕的降軍多為混血,此外十余個依附而來的部族,或黃或白,甚至還有黑人。聯軍陣營之中立著四杆大旗,最顯眼的是嶺西回紇阿爾斯蘭大汗賜給薩圖克討伐“唐寇”的大纛,其次是薩曼大將哈桑與回紇可汗土倫的大旗,再次才是薩圖克的旗號,薩圖克自成名以來行事頗為張狂,如今卻連降數格,連旗號也仿佛變得沒了精神。四杆大旗以下,火尋、吐火羅、羅施、拔汗那(即寧遠),或者是薩曼的附屬國,或者是回紇的附屬部,共有十二國部,人數或多或少,親薩曼的,便歸哈桑統領,親回紇的,便歸土倫統領,托雲小鎮周圍,各色營帳五花八門,難以盡數,單是以此而論,張邁那個“烏合之眾”的評價卻也並不過分。

雖然張邁燒了昭山行宮,大鬧兩河流域,又對訛跡罕用兵,大大觸怒了阿爾斯蘭,但他這次在薩圖克循例稟報之後,不但放了土倫汗過來,還大張旗鼓地聲言討伐,卻是有點出乎蘇賴的意料。不過阿爾斯蘭聲音叫得大,派來的人卻不足一千,饒是如此,阿爾斯蘭的這杆大纛畢竟代表了嶺西回紇汗國的最高威權,再加上“奉命討伐者”竟然是薩圖克和土倫兩位可汗,號召一出,嶺西自八剌沙袞以南,所有唯回紇馬首是瞻的部族還是聞風而動,紛紛趕來助戰。在他們看來,這夥小小的唐寇竟然惹得西域兩大強國——回紇與薩曼的聯手討伐,那是必死無疑的了,打落水狗的事情大家也都樂意。直到這次投筆崗一戰,一些部族才暗生悔意,心想這部唐寇果然不好惹,怪不得敢摸那兩頭老虎的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