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明教教徒

張邁出城延敵,打了個勝仗,擊潰了薩圖克的五百余名前哨,後面千余人望見,不敢來救,陸續撤退。張邁怕對方有伏兵,也不窮追,引兵回城,諸將都來祝賀,雖然郭師庸想說“薩圖克精銳未出,不可輕敵”雲雲,但見全城上下士氣振奮,就忍住了沒煞風景。

張邁見奈爾沙希父子也在人群之中,不問別人,卻問奈爾沙希:“老商主,我這一仗打得如何?”

奈爾沙希慌忙道:“特使神威無敵,我奈爾沙希一家得唐軍蔭蔽,真是三生大幸。”

張邁哈哈大笑,回營去了。

奈爾沙希和阿布勒回頭商量,阿布勒說:“看來唐軍是徹底與薩圖克幹上了,再扭不回頭了。這些天唐軍從張特使到楊都尉等,人前人後都對我們十分禮遇,這事將來一定會傳出去,以薩圖克的性格,一定不會放過我們,咱們沒得選了,只好向唐軍一邊倒了。”

他父親沉思了片刻,說:“如果唐軍真能擊敗薩圖克,這對我們摩尼教徒來說,或許也是一個機會。”

摩尼教即鄭渭口中的“明教”,因創始人叫摩尼,所以其教徒便自稱摩尼教徒,又因崇尚光明,崇拜太陽,因此漢人口中又稱之為明教或光明教,至於漢文文獻正式有“明教”這個稱呼則比市井俗稱的出現要更晚一些。

明教起於巴比倫,盛行於波斯,因與祆教產生矛盾又敵不過對方,被迫出亡,來到河中地區才又落地生根,不料自天方教興起以來,不斷地蠶食西域各大宗教的生存空間,相對於佛教、祆教,明教因缺乏政權強有力的保護而尤其顯得岌岌可危,就連奈爾沙希這樣的虔誠教徒,為現實壓力所迫,也常偽裝成天方教教徒,不過宗教與民族這種東西,第一代若為了生存與利益而偽裝,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可能久假不歸了。

這些年明教的激進者屢有起事的沖動,也暗中積聚了一定的力量,只是缺少一個強大的外援,而單靠內部的力量其長老又覺得不足以撼動整個西域的政局,因此遲遲不敢行動。

這時眼見唐軍起事反抗薩圖克,雖然唐軍並非西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爭取不到強者,弱弱聯合有時候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因此奈爾沙希便有些心動了。

阿布勒道:“今天晚上我們就去求見張特使,探探他的口風。”

這一次,奈爾沙希沒有阻止了。

當晚張邁正與鄭渭李臏商議將來戰爭去向的問題,馬小春來報說奈爾沙希、阿布勒父子求見。

張邁道:“他們此來,是何用意?”

李臏笑道:“他們是明教教徒的事情,我倒是前兩天聽鄭伯渠說起才知道,但對明教在疏勒一帶蠢蠢欲動,卻是早有關注,這些年隨著西域天方化越來越嚴重,摩尼教徒在河中幾乎已無立足之地,逐步東退到了疏勒,眼看薩圖克又有意要在疏勒強制推行天方一神信仰,這些人心中之焦慮可想而知,這兩年他們暗中已有動作,只是反跡未露,薩圖克又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對付,這才將將他們的事情且放下,只是羈縻著他們。如今白天我們才打了個勝仗,晚上奈爾沙希父子就來,顯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來一是探口風,若是口風對路,便會有交易與我們做。”

張邁又道:“這幫人的力量或許不強,但也是一個可以團結的對象,與他們做個買賣倒也可以,只是不知道他們心中的價錢底線是什麽,這個度可不好把握。”

鄭渭笑道:“明教如今縱然不是山窮水盡,卻也是窮途衰微了。所謂人窮志短,他們不敢和天方教那樣要求一統諸國、滅絕諸教盡歸光明的,若我們能答應他們待諸教平等,他們應該就很滿足了。”

其實摩尼教的信徒也不少,尤其在下層百姓中有不小的號召力,又因這個宗教在世界各地都長期處於非主流的地位,備受壓迫欺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便養成了其教徒行動秘密、倔強能鬥的性格,但李臏與鄭渭卻都認為在西域這片宗教勢力強大的土地上,如果摩尼教不能與政權緊密結合起來,那等待著它的命運將會是一個悲劇。

這時張邁心裏已經有了個底,便命馬小春:“有請。”

奈爾沙希在阿布勒的攙扶下進門,一進來,奈爾沙希就說:“願張特使常得快樂無煩惱,願唐軍永處清凈光明中。”

這兩句話說出來,貌似祝詞,其實內中暗藏明教奧義,已在自報家門,張邁微微一笑,鄭渭代為答道:“我軍誓將掃除諸惡,使西域重得光明清凈。”

這兩句話雖說不上是承諾,卻也是一種暗示,奈爾沙希大喜,坐下後再次向張邁道賀白天的勝利,他不會說漢語,得由兒子阿布勒居中翻譯,閑談數語後漸入正題,問道:“我父子自與唐軍接觸以來,常見唐軍多行仁義之事,西域各國王公將相均不能及,卻不知張特使尊奉的是哪一派聖賢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