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時勢造新機

侍衛親軍之後,是藍衣衛軍方陣,作為英華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衛軍在這場危局中扮演中擎天柱般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得給他們一個登台亮相的機會。

衛軍之後的方陣就有些古怪了,灰衣藍褲,八角帽,步伐淩亂,勉強成陣。很多人都猜是殖民地軍隊,可殖民地軍隊已經納入衛軍體系,或者如扶南軍那般,直接轉入紅衣軍,這個方陣是什麽來歷?

“江西鄉勇!現在叫義勇軍!他們在江西擊敗了進犯的韃子兵,給受害的廣昌人報了仇!”

司儀的解說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就是他們擊退了田文鏡啊,只是鄉勇,就有這般能耐,真是了不得。

廣昌之戰的真相是衛軍擔綱,鄉勇不過是輔助,但為了鼓舞民人士氣,朝廷就大肆鼓吹鄉勇的表現。當然,這鼓吹也不算太離譜,至少建昌府能堅持下來,靠的就是鄉勇。

江西鄉勇的領隊是江西防禦使,新授中郎將軍銜的陳廷芝,他穿著一身新式紅衣軍制服,表情嚴峻,肚子裏卻已是樂得快開了花。領隊受閱的榮耀是一方面,他對廣昌一站的總結,包括縱隊戰術、鄉勇以及線膛槍的運用,已被皇帝列為陸軍最新教典,不僅編入陸軍學院的教材,還要傳達給每個營指揮以上的軍官,推動全軍戰法大變革。這份榮耀更是沉甸甸的,非一般人可得。

陳廷芝是黃埔一期畢業,沒什麽背景,從軍時也沒顯出大能耐。前幾年陸軍規模不大,還把他擠到了地方。靠著苦幹巧幹,在地方積下豐厚業績,升到了江西防禦使。但江西方向之前無足輕重,跟湖南方向遠不能比,他甚至都懷疑自己再沒回到陸軍的機會。

事實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靠著在廣昌一戰裏的戰法研究,他又被納入到了陸軍體系裏。

“軍學巨匠陳廷芝……嗯,這名號不錯!”

懷著這樣的憧憬,陳廷芝的腳步格外有力,陳廷芝並不知道,他在廣昌一站裏的結論,不僅以實戰推動英華陸軍加速變革,李肆和樞密院對一國軍事制度的再次革新,也由此而始。

聖道十年的慶典和閱兵式就這樣結束了,民眾之心被塞得滿滿當當的,他們不再懷疑皇帝是在怠政,更不再懷疑這一國的力量,而他們對自己,對這一國的認同也再上一個台階。

本著摟草打兔子的傳統精神,李肆和朝堂借雍正南下的壓力,借地方義勇的表現,打鐵趁熱,鋪開了更廣的一局,很多計劃中要在幾年後辦的事,現在都可以一並辦了。

首先是軍事變革,戰法問題,先有吳崖在緬甸的實戰感悟,後有陳廷芝的廣昌實踐,這點李肆和樞密院只要在總體層面上推一把,讓部隊自己去摸索就好。

李肆和樞密院對鄉勇整編給予了更多關注,緬甸大軍難以調回,湖南和江西方向就只能靠鄉勇。樞密院想得更多,希望借此機會變革英華一國的軍事體制,他們認為,以前的常備軍和衛軍兩級體制存在太多問題。

李肆很欣慰,樞密院終於開始承擔起一國軍事的總責,這個認識也是基於華夏千百年來的傳承。英華立國十年,一直走的是募兵路線,直到《兵備法》推行,才重建了兵役制。但兵役制具體怎麽形成戰力,怎麽變作長久的預備兵體系,還缺乏實質內容,樞密院考慮的就是這一點。

樞密院的方案是,將衛軍並入正規軍,作為邊防體系固定下來。每省從鄉勇中選拔兵員,組建義勇軍,由義勇軍承擔以前衛軍的職責。國家由此形成常備軍、義勇軍和鄉勇三級兵制,平時可以維持小規模的職業常備軍,戰時可動員義勇軍,以兵役快速擴充兵力。

從財政角度看,這也是必然之舉。常備軍的維持費用很高,一個兵平均一年要一百兩開銷,畢竟常備軍的火炮多,訓練開銷大,薪餉標準高。而養義勇軍則便宜得多,一個兵一年不到四十兩。

單純從軍事體系來看,樞密院的方案非常合理,但李肆還得從一國軍政體系全盤考慮。比如每省義勇軍的數額怎麽定,費用誰來負責,平時的指揮訓練又該怎麽管理等等。

這就不止是樞密院的事了,只能拉上政事堂乃至東西兩院,一並討論。

動一子,全盤皆動,這又涉及到整體的國政。擔當國策顧問職責的翰林院提議說,這正好是推動省級建制,落實省級財政的好機會。義勇軍雖是國家軍制,但平日更多是執行維持一省治安和救災等事務,維持費用該由一省來出。只到了眼下湖南江西的情況,需要大規模出戰,才由國家出費用。

基本確定下來的方案綜合了各方意見,取消衛軍,在常備軍裏設置師級建制的邊防軍。

每省先確定鄉勇員額,基準比例是二十丁取一,各省可以小幅調整,並且跟貧困補貼政策捆綁,照顧貧苦之人,凡選入鄉勇的就有田產物業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