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

“等等……等等……”

李紱實在有些接受不了這些信息,腦子開始發暈,他止住陳元龍,喘了片刻才問:“陳老,有快槍大炮壓著,有抑儒興工商逼著,晚輩勉強可信一體納糧之事。可要掌握住農人土地實情,即便只是八九分,這也是天方夜譚吧?古往今來,此事都關系著國運。漢時王莽,宋時王安石,明時張居正,都有此妄想,結果如何呢?”

他搖頭道:“就說王安石,連一個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陳元龍笑了,這也是他研究了許久的課題,面對一個決然不信之人,正撓到他誨人不倦的癢處。

“說到青苗法,此事正好從青苗法說起……”

“你以為,這個朝廷是靠官員去丈量田畝?嗯,也沒錯,在你看來,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國,官員丈土。其他地方不論,廣東一省,田地多達三十萬頃,一人丈量一頃,就得三十萬人,還得弄清楚歸屬,這自是絕無可能。”

“可這個朝廷,辦事卻非同一般……”

陳元龍提到了一個李紱異常陌生的名字:“青田民貸”。

“這個朝廷的皇帝,非常善於調治輿論民情,諸多在前朝驚天動地的變化,早已悄然在廣東鋪開。就說青苗法,此法在廣東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見輿論。施行此法的也非朝廷,而是青田民貸,沒錯,商人……但這是公商。青田民貸的東主有無數家,其中大東主還是皇帝本人。”

“廣東境內的農人,可得青田民貸的扶持,年利名義上是二成四,實際卻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實利,是的,一成二。”

“老夫深查過往,發現聖道帝早年在英德,還只是李半縣時,就開始推低率民貸。當時自然是以惡霸手段行事,對民間高利貸主威逼利誘,早早就成了韶州最大貸主。立國之後,更是借著國勢,將廣東境內的高利貸主盡數掃清。高利貸主不是被他吞入民貸,就是轉向工商。後來再起票行,鄉間再無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貸,也無心行貸,因為根本爭不過低利的青田民貸。”

陳元龍語氣中帶著濃濃的贊賞和欽佩,聽得李紱也心緒搖曳,一成二的民貸!?但這跟掌住田畝實情有什麽關系?

陳元龍接著道:“青田民貸的掌櫃夥計,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貸和回籠銀錢都是他們的業績,自然力求罩住所有農人。他們終日在田頭奔波,核算哪家哪戶有多少田畝,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貸的農人放貸,一年到頭幹的都是這事。青田民貸這幾年積下了頗厚的信譽,農人總有周轉不靈的時候,一年一成二的利錢已經低得發指,自然要跟民貸有所來往。農人靠什麽得貸?還不是以田畝為抵押麽?放貸之人,自然能知農人田畝細情。”

“據老夫所知,歸善縣的民貸專員就有二十多人,別看他們人少,長年累月就盯一片,這幾年下來,鄉下田畝是個什麽情形,十成不知,八九成也不離。”

李紱恍然,這聖道皇帝,竟然是靠民貸來握住民人田畝的?

陳元龍搖頭:“民貸要將田畝數目和歸屬遞報計司,這是因為朝廷要補貼民貸利錢,同時也要交縣府,因為縣裏也會以農稅補貼利錢。而縣下農正,也就是官員,並非什麽事都不做,一方面查漏補缺,一方面以過契漸漸補全田冊。官商合力,幾年下來,自然能掌住八九成田畝實情。”

接著他道:“說起來這也跟攤丁入畝和連年減稅有關,若是還依著以前那般雜派皇糧一起上,農人自然要想盡辦法藏地。”

李紱轉了半天腦子,找到一處漏洞:“這民貸蓋住所有民人,哪來這麽多銀子周轉?”

陳元龍笑了:“老夫早說過,這聖道皇帝,尤善拉著他人一起做事,分大餅時,也總得捎上一塊硬鍋巴。民貸的銀子,自己有一部分,三江投資現在吸的銀子,只給兩成年利,一部分投到高利之處,一部分也要投到民貸,至少能保一成利。此外民間自辦票行,也要在民貸上分攤一份定額,這些都是計司在核算往來。青田民貸總部自己有無數算手,一年流水銀錢上千萬兩,自然能積小利為大利。而計司也有無數算手,專門匯總核算地方農正和青田民貸的田畝籍档,由此給朝廷定農策提供依據。”

李紱凜然道:“這可是南蠻國政絕密,陳老就這麽跟晚輩和盤托出,會不會有風險?”

陳元龍哈哈大笑:“絕密!?此事倒真不為外人廣知,但你真以為,明了此秘,就能效仿!?”

李紱本是滿心激蕩,覺得學到了一手,以民貸和官員配合,挖到民間根基,還將青苗法推行而下。若是用在自己治下,不,將此策獻給北面皇上,那簡直就是絕世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