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

“急遞、船行和車馬行的東主不願被韃子兵斷了商路,他們業下全是漢子,東主買槍買藥,還保撫恤,自是都動了起來。三萬大軍在前線,後方運送補給的怕不下十萬民夫,韃子兵在衡州一卡,幾天就聚了上萬人槍……”

“盤大姑那邊跟商人不同,英慈院的雜工,天廟搭棚行和磚瓦行,都入了天主教。徐主祭也在衡州,一聲招呼,都拿起了槍,也有好幾千人。”

“大家勁頭都很足,跟過節似的,可楊參軍和謝招討卻是嚇壞了,一下聚出這麽多人,都是以前的老百姓,萬一有韃子細作暗中使壞,引發混亂,可就不好辦。那股韃子兵投降後,楊參軍就找到各家東主,還有徐主祭那,讓他們趕緊把火槍收上來,轉賣給軍中。”

“教民那邊有徐主祭和盤大姑出面,收槍沒問題,可商人那邊就有些意見,他們覺得湖南還不安寧,沒火槍防身很麻煩,該是都去找了工商總會請願。”

長沙城南,天王大帳,零星炮聲仍在回蕩,李肆正聽著龍高山的匯報,心思沒在戰場上。湖南安撫使楊俊禮、工商總會韓玉階和尚書廳李朱綬同時發來急報,說的都是民人在衡州自備槍炮,參與戰鬥這事。

楊俊禮和李朱綬都擔心火槍如此外流,會影響治下安寧。李朱綬更從國治的角度,力主盡快頒行禁令,禁絕民人持有火槍。而韓玉階卻說,湖南還是戰場,工商進入湖南,安全沒有保障。朝廷內衛也只在永州和郴州鋪開,其他地方照顧不到,自備軍械是工商迫不得已。

韓玉階還直接說,早前佛山制造局外購槍管機件,催生了民間槍坊產業,吸聚工匠上萬。可現在佛山制造局自造槍管機件,他們的日子就難過了,正迫切需要另開生路。允許民人持槍,這股產業也能向朝廷貢獻稅銀。

現在英華對民人持槍還沒明確政策,衡州民人自發而戰,以李朱綬為代表的英華朝廷,以韓玉階為代表的英華工商,都從自己的角度在看這事。

“上下同欲者勝,上下同利者又會如何呢?”

李肆如此感慨著,他看這事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方面對盤金鈴暗有歉疚,一方面也是隱隱自得。

民心,英華治下的民心,終於被他攪動起來。軍事上,他養精兵,政務上,他抓精英,想的都是不以暴力瓦解華夏傳統的社會秩序,而是以自由流動的工商,帶動自由流動的思想,一步步融匯社會各個階層,讓這個秩序自發演進。

所以他向來不指望民人自己站出來,為英華而戰。打仗,就靠職業軍人去打,民人老實過自己的小日子,這樣就可以了。什麽民族精神,什麽國家觀念,得等這個國的硬件完備之後,才能一步步滲入人心。

可衡州的事情讓李肆明白,這個進程並不漫長,正如龍高山轉述盤金鈴所說的話那般,這個國,對很多民人來說,已經是他們的國。這個國給他們人生所帶來的改變,讓他們心中所懷的希望,已經讓他們覺得,值得冒著風險,付出代價,來為這個國而戰。

雖然直接的推動力是盤金鈴、天主教和工商,但催生這些推動力的土壤卻是英華這一國。想及此處,李肆心中豁然開朗。

二十個月以前,廣州青浦,他和段宏時等人商量立國檄文的時候,都覺得民心不可用,只能爭取民人中立。為此沒有去提“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當然,現在也不是時機,但李肆忽然覺得,自己治下的民心,卻是已經能用了。

龍高山看著沉吟的李肆,心中也正翻騰不定。原本他被盤石玉介紹而來時,還只是將李肆當作一個豪傑人物,覺得他小小年紀,就做出一番事業,還跟他所憎恨的清廷為敵,為守護這樣的人而死,也算是值了。

這心思不過是一場交易,當初在百花樓為李肆舍命擋箭,也是這麽想的。可隨著時間推移,英華立國後,龍高山視自己職責為一場交易的心理越來越淡,他開始覺得,這是一項值得付出自己性命的任務。

他在衡州所見的民人,不像那些感佩英雄的追隨者那般英勇無畏。在他看來,那些人都很膽怯,不聚在一起就不敢行動,所謂的行動也就是放槍而已,幾乎就跟清兵一個德性。

但讓他震動的是,這些人的來歷五花八門,各行各業各族都有,很多人都言語不通。這些人也是自發而戰,沒有官長揮著腰刀在後面督促,也沒人給他們賞銀。

在他們背後,有盤金鈴、徐靈胎、楊俊禮和謝定北,也有眾多工商主,看起來大家都是在為英慈院的恩義,天廟的信仰和自己的飯碗而戰,可透過他們,“英”這一個原本覺得有些別扭的國名,卻那般清晰,那麽實在,有如一頭無形巨獸,正頂天立地。跟清軍對射的義勇軍,站在他們身後喝彩加油的一般民人,就像是這巨獸的呼吸,氣勢無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