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

鄭永帶著伏波軍,匯合大加納鄭家部屬的民軍,總數不過三四千人,舉旗後一路南進,十來天就連奪彰化、嘉義,隊伍已經壯大到兩三萬人。

可眼下他卻成了台灣之亂的配角,畢竟台灣南面才是一府重地。正朝南面推進時,鳳山民人自發舉旗,沒幾天就聚眾數萬,奪汛占市,席卷州縣,壓得台灣總兵姚堂退守台灣府城,只剩喘氣的余裕。

“朱一貴,杜君英,這兩個名字從未聽說啊,是從哪裏跳出來的?”

鄭永一頭霧水,可要李肆聽到這兩個名字,卻會感嘆,歷史雖被他扭曲,該露面的俊傑卻還是會跳出來,甚至還比前世歷史早了五年。

台灣府城東面新化裏一處廟宇內,兩股人馬的主帥正在會商。

“朱賢弟,北面是英華大軍,咱們是不是該奉英華為主,遞表投效,請那鄭大人居中號令我們義軍各部?”

杜君英聚起的是赴台粵人,對英華了解頗多,自然想的是奉英華為主。

“杜老,咱們義軍十萬,台灣府城不幾日就要拿下,何苦為他人做嫁衣?聽說那英華毀儒滅道統,也不是什麽好貨色。我朱一貴是前明朱家子弟,起兵為的是復朱明河山,怎麽能跟他們同流合汙?”

朱一貴的嫡系人馬全是福建人,對英華不怎麽感冒,而且朱一貴還靠著自己的姓氏另有盤算。

他從福建到台灣也才四年,最初當著鳳山縣衙的衙役,交際很廣。兩年前吃了掛落,棄了衙役之職,就在鳳山鄉下養鴨子。日日呼朋喚友,暢談天下大勢,待人豪爽,極講義氣,在鳳山立下了“小孟嘗”的字號。

英華崛起,打進福建時,朱一貴就動了心思,開始暗中謀劃。去年宜章之戰,清軍大敗,不是台灣府風聲嚴厲,當時他就揭竿而起了。

到了今年五月,聽聞英華已快占了湖南四川,連韃子皇帝都再坐不住,居然以年邁之身禦駕親征。朱一貴召集密友,歃血為盟,商議舉旗之事。而嘉義之北驟然生亂,更給了朱一貴機會。打起“奉天討虜大元帥”的旗號,毀了十數處清兵汛口,頓時在鳳山拉扯出上萬人馬。

朱一貴在動手,同在鳳山的廣東人也以杜君英為首鬧了起來,其他地方蜂擁響應,合力一攪,數萬人馬浩浩蕩蕩,連殺十數員清兵將佐,甚至還引得一些清兵也跟著反了。再有昔日鄭家余部,特別是陳劉等台灣巨紳之家暗中幫手,半月功夫,除了台灣府城和澎湖,台灣大島之南,鳳山、諸羅和台灣府,竟全落入他們兩方手中。

眼下義軍圍攻台灣府城,北面英華之軍趕來,大家該怎麽相處,就得拿出個章程,朱一貴和杜君英不得不碰面會商。

朱一貴是鳳山首義,坐穩了義軍盟主之位,其人也頗有威嚴,居然能約束著數萬義軍不燒殺劫掠,還真有一番成事氣象。由此也得了陳劉等巨紳世家的支持,還有清兵軍將投效。他的話,杜君英此時不得不聽,只好滅了向北面鄭永投效的心思。

不說朱一貴的盤算,杜君英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英華開國以來,自成一體,軍政調理得非常細,想要在英華謀得大富貴,就只能屈居人下慢慢爬。北面那鄭永也不過一個軍令廳台灣招討使,伏波軍統制,上面還有福建安撫使,海軍署總辦等人,就是一個小官。自己統領數萬義軍,投到鄭永之下,能得多少富貴?

跟朱一貴之間的關系怎麽算還是其次,可跟英華該怎麽相處,杜君英也轉過這個彎了。打下台灣府城,建自己的國。自己老了,享不了多久的富,可讓自己兒子當個國主,這富貴該是能指望的。

跟杜君英的盤算比起來,朱一貴的盤算就更深入了,打著復朱明的旗號,在台灣自成一國,再不濟也能成當年台灣鄭家的事業,何苦投到英華一國去當門下走狗?你李肆能開國,我朱一貴不能開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來台灣後,歷事種種,讓他生出造反念頭的,就是這一聲喝問。

“嘿……還真是給他們作嫁衣了!?”

義軍信使進見鄭永,帶來大堆禮物,說不敢勞動王師出征,台灣府城就交給他們義軍自理,態度很恭順地請英華軍“止步”,聽得鄭永冷笑不止。

“那就隨他們去打吧,咱們繼續埋頭墾田!”

鄭永早得了蕭勝的布置,目的並不是占下整個台灣,而是牽制施世驃。可見著這股義軍竟是想渾水摸魚,自成一勢,也是好氣又好笑。

台灣鎮總兵姚堂龜縮台灣府城,義軍軍械本就不足,更無攻城器具,而鄭家部屬也多投向北面英華,這數萬義軍就是一股烏合之眾。聚眾雖然越來越多,對台灣府城卻是沒有辦法,只能草草圍起來,指望困城敗敵。但朱一貴和杜君英卻心中揣著熊熊火焰,就如旗下匯聚而起的各色豪傑一般,憧憬著未來的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