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

“皇……皇上,衡州之事,何……何苦如斯?”

眼見要至初秋,京營秋操提前辦了,康熙又要出巡秋狩。走之前特意召見身體不佳,難以隨行的大臣,以示恩撫,而跟李光地的交談就不止是客套了。

李光地之前回了福建安溪老家養病,可沒走多久,康熙就連連召其回京。李光地一方面是身體確實欠佳,一方面也擔憂福建局勢,再三推辭不就。胤禎大軍在宜章受挫,康熙派了太醫和內廷侍衛,由閩浙總督範時崇陪著,徑直將李光地擡回了北京。

眼見形勢危急,李光地也開始燃了自己,拖著病軀為康熙作了一番謀劃,康熙衡量再三後,決定全盤采納李光地的意見。

這是康熙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後的決定。李肆最初作亂時,李光地就建言待其自潰,卻不想康熙輕視李肆,沒能守住這一策。暗中組織起正側兩面攻勢,想以湖南、江西和廣西三省之力一舉鏟掉李肆的老巢,結果招來韶州大敗。之後更是一路被動,搞到了現在這般田地。

可說到後續事務的處置,康熙還是有自己的思路,或者說,這是他身為帝王,不得不做的艱難抉擇,而這樣的抉擇,即便是康熙視為股肱之臣的李光地,依舊無法理解,畢竟這個天下不是臣子來擔的。

“此乃軍務,也合晉卿你的謀劃,放手衡州,示弱李賊,也能免他迫於衡州大軍之壓,心思依舊放在湖南上。”

康熙一邊批著奏折,一邊說著君臣兩人早有默契的廢話,朝廷現在必須要喘口大氣,集中力量消除青海的策淩敦多布。

“微臣直言,衡州事小,滿漢事大,境況至此,皇上雷霆……咳咳!雷霆雨露皆是恩,也該讓滿漢均沾,方不至生不測之患。”

李光地病重,自覺時日無多,說話也直接多了。衡州不過是個引子,他真正要談的是康熙處置臣下的手腕。定下內緊外松之策後,康熙大力滌蕩朝堂,更把之前因兒子太原知府趙鳳詔貪贓案而吃了掛落的趙申喬推出來,將其由戶部尚書轉調刑部尚書,攪起了一樁風潮激蕩的“粵黨案”。

趙申喬一是悟了康熙的用意,一是為洗刷自己因兒子貪贓而崩潰的清官形象,下手格外狠厲。有之前戴名世案和江南順風案的經驗,效率也特別高,短短個把月,就拿出了一份長長名單,口供物證齊全。以兵部侍郎田從典為首的十數人得了“謀叛”、“通匪”、“悖狂”等多項大罪,刑部神速議定棄市,之下三百多京官、地方官和綠營將佐則是流遣寧古塔。

盡管趙申喬是李光地所薦,可這番施為,李光地卻無插手之地。粵黨案引發的風波遠勝朝廷湖南之敗,但都被壓於康熙的亢奮和趙申喬的酷厲之下。

名單上滿漢旗人都有,可只有漢臣遭了重罪。“粵黨領袖”田從典不過是在北京為李肆升官發財鋪過路而已,再搭上田從典與李肆的“國師”段宏時的書信來往,才勉強湊出了這首罪。至於其他人,他們可完全沒想到過,替李肆辦捐納而收的各項“規禮”,也成了他們通匪謀反的鐵證。吏部去年給李肆辦南海知縣文書手續的書吏們更冤,這事本就是朝廷的意思。

而最近還從廣東“逃歸”了一批官員,趙申喬筆尖一劃,這些文武都被扣上了“通敵”、“匪諜”和“失土溺職”等罪名,盡數收押起來,讓“粵黨案”整份名單更為豐滿。

這份名單之外,朝中坊間卻在列著另一份名單。

誰與李肆前幾年有密切交往,在廣東為其遮護?

前任兩廣總督,現任兵部尚書趙弘燦。

前任廣東巡撫,現任湖廣總督滿丕。

前任韶州總兵,現任杭州都統白道隆。

誰跟李肆生意來往最多?

江寧織造,兩淮鹽課禦史李煦。

誰是李肆在朝堂的真正保護傘?誰的門人,如今就在偽朝擔當近於丞相的要職?

八皇子胤禩。

誰在廣東亂搞一氣,將李肆逼反?

四皇子胤禛。

再說到湖南戰局,衡州不戰而棄,一般文武和尋常民眾不知根底,他們當然不會去看湖廣總督滿丕和湖南巡撫葉九思,看的是奔逃如兔的延信。衡州這麽重要,棄土的延信卻只被降五級留用,這般回護未免也太明顯了。

加上延信,這份名單的構成很是復雜,有皇子,有文官,有武將,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大半是滿人,全數為旗人。

康熙清理朝堂,是為整肅人心,可不是要動搖根基,滿漢有別,旗漢不等,這就是根基。甚至漢人更是康熙用來殺雞儆猴,告誡滿人和旗人不可妄動小心思的那只雞。

“那李肆要反的可不是漢人,而是滿人和旗人,滿人旗人怎可能會溝通李肆,反我大清!?此乃不言而明,不言而喻之事,何須向天下分解清楚?我大清……是靠滿人,靠滿蒙漢八旗砥定天下的,難不成你們漢人,還真想著能滿漢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