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

李肆還真不缺銀子,甚至都不必去搜刮三江票行和三江投資裏那些滿清官員投的銀子,為了樹立三江票行和三江投資的商譽,他也不會去搜刮。

廣東一省藩庫今年準備撥解到戶部的銀子有八九十萬兩,這部分銀子李肆笑納了。粵商總會的義捐總數有了七八十萬兩,加上粵商總會新納一大批會員,會費銀子如瀑布一般流下,李肆未來一年的軍費都已經到了手。

這就是聚合工商資本為造反路線的一大好處,歷代造反者大多還要為糧草頭疼,而李肆已經富得廣撒訂單,為自己的軍隊換新制服新裝具。

但銀子也不是萬能的,就軍事而言,李肆還缺太多東西。

火藥暫時不缺,除開之前的儲備,又在廣州、肇慶和惠州等地得了綠營的硫磺硝石庫,雖然要重新提純調配,才能造出符合標準的火藥,但也只是個工作量問題。火藥原料的穩定供應還沒解決,保證未來一年的需要還不成問題。

缺的是槍炮,佛山制造局開足馬力在生產火炮,火槍的制造都分包給了佛山和韶州鐵坊,由佛山制造局負責鉆磨槍膛,質量肯定會比原產貨下降,可跟綠營鳥槍比,卻還是強得太多。按鉆磨槍管的水床產能計算,每月能造三千枝火槍,如果清兵三個月就大兵壓境,李肆的兩萬陸軍,還缺三分之一的火槍。

負責軍需的田大由提出了臨時的替代方案,之前已經打敗了四五萬綠營,廣州一戰又打敗了上萬旗人,繳獲鳥槍無數。從中挑選質量還過得去的,改裝為燧發槍,可以勉強湊數。改裝工作只涉及機械和木工,跟槍管無關,這樣就能動員起廣東其他工匠,最多兩個月,就能讓李肆的三個軍兩萬人全員火槍化。

只是這些鳥槍,槍管大多是用麻繩固定在槍身上,很難裝上扣環式槍刺,田大由也有解決辦法,改用鐵箍加強,槍刺也直接套在槍口上!反正用這些改裝火槍的兵也不是主力,不會有太多直面肉搏的機會。

兩層替代方案一上,李肆擴建的軍隊,平均戰力急速下滑。

這就引出李肆又一項缺乏的東西:軍官。

他不敢把以前的老司衛全散開當軍官,新編的三個軍裏,白城營、連瑤營和青浦營都保留著三分之二的老班底,只補充三分之一新兵。用放出去的三分之一司衛當架子,組建其他新部隊。

基層軍官不太缺,缺的是翼長以上的中層軍官。

“廣州軍標的綠營官佐,還有一些巡丁吏目應該能信任吧……”

天王府的參議們提出了解決方案,但說這話的底氣明顯不足。盡管軍標和巡丁在李肆占領廣州城時立下了大功,但不管是信任度,還是軍事技能,都還不足以讓李肆放手用他們。

“現在還有一些時間,先看看咱們的老司衛裏能出來多少人,黃埔講武學堂的工作,就由……”

李肆本是想讓範晉負責,可範晉必須得緊盯新兵的軍心,軍法為骨,天刑社和聖武會為血肉,三方面的事加起來,範晉再沒多余精力。

最終李肆嘆氣,只好給嚴三娘的“三軍總教頭”一職上再加了個“黃埔講武學堂教務總監”的頭銜,範晉兼任軍法總監,原本的兩總監制在黃埔講武學堂回歸。

他不得不用嚴三娘,青田司衛的基礎軍事技能,就是她在當教導總監的時候,一招一式提煉成正規教範的。她也很熟悉基層軍事指揮科目,不把這個媳婦用起來,還真是因私廢公了。

黃埔講武學堂就是以前青田司衛軍學的擴建版本,目的是培養基層指揮官,同時也開辦短訓班,把之前火線提拔的一些指揮官回爐重煉,這是李肆的軍事根本,他自己任學堂山長。

身負重任的嚴三娘如脫籠小鳥,興奮不已,李肆卻是內心糾結,這也顯露出他這個造反集團一直以來的嚴重缺陷,崛起時間太短,人才太少。

不僅在軍事上缺人,地方政務也缺人。雖然李肆告諭四府兩廳,原任官員各安其職,願為他效勞的,他絕不虧待,可幾乎沒一人留任。原因很簡單,士農工商,工商被李肆帶著跑了,農這一部分,李肆沒動,既然沒什麽變化,農人也懶得關心李肆跟朝廷誰贏誰輸,埋頭種田抱媳婦生兒子。可士這一部分,他們的根在滿清朝廷,李肆一反,能跑的全跑了,跑不掉的也不可能跟李肆合作。

幸虧以前青田公司為了周旋官場,公關部的建設格外用心,四府兩廳之下,每個縣不僅有工商師爺,還有對應的公關專員。這時候搖身一變,將滿清官員的工作接下,還能勉強維持,各縣的吏員們態度不一,但迫於李肆的兵威,也不敢明面作亂,大局還能配合。

可這個倉促湊起來的政務局面,也就只能勉強實現李肆穩定秩序的目標,至於什麽錢糧賦稅等方面的政府職能,就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