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偶遇(中)

“佑圖!”朱重九狠狠瞪了吳良謀一眼,低聲呵斥。“劉參軍是怕我軍樹敵太多,兵力分得太散!”

“末將說得不光是這一件事!!”吳良謀梗著脖子,非常不服氣地回應,“咱們淮安軍,總是對周圍的其他勢力太手軟了些。讓末將和末將手底下很多弟兄說起來,都覺得十分憋氣。若是換了蒙古人,借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如此折騰!”

“行了,你先退下。蒙古人退出中原之前,我軍絕不主動向同僚挑起戰火!”朱重九又瞪了他一眼,皺著眉頭揮手。

“是,末將遵命!”吳良謀氣哼哼地敬了個軍禮,然後轉身離去。路過劉伯溫和唐子豪兩人之時,腳上卻故意增加了幾分力氣,把戰靴跺得“咚咚”作響。

“劉參軍不要跟他一般見識,這小子天生就是直心腸。並非刻意針對任何人!”朱重九望著他的背影搖了搖頭,趕緊將目光轉向劉伯溫,低聲開解。

劉伯溫曾經非常推崇朱重八那邊的諸多治政舉措,在日常議事時,也在努力將淮揚大總管府朝傳統的理學準則方向拉,但這些卻都不能成為懷疑其操守的理由。至少,朱重九不認為,眼下的劉伯溫在給自己出謀劃策的同時,還會對和州軍那邊留有余情。

“吳將軍乃武將,自然期望馬上博取功名!”劉伯溫退開半步,輕輕拱手,臉上的表情卻顯得非常不自然。

他之所以選擇加入朱重九的幕府,很大原因是由於脫脫在睢陽炸開黃河殺人,徹底激發了他心中的義憤,令他再也無法忍受一群殺人惡魔在華夏大地上肆虐。另外還有一個不欲被人知道的原因則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潛移默化,對朱重九施加影響,讓後者不至於背離儒家理念過於遠。

很顯然,後一種努力至今收效甚微。不光是朱重九一個人離經叛道,淮揚大總管府裏頭絕大多數文武,如今都對程朱之學深表懷疑。甚至還有一群讀書人,以羅貫中、馮國用兩人為核心,隱隱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公然宣布要復古,越過程朱,直接投入亞聖孟子門下。要“求仁”,要“格物”,要兼修並蓄,接納百家之長。

這令劉伯溫覺得非常憤懣,也非常孤獨。雖然他身邊也有一群堅持程朱理學才是正道的追隨者,但比起羅貫中和馮國用等人對整個大總管府的影響,卻勢弱得多。特別是在對軍隊的影響力上,雙方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好在淮安軍如今整體發展迅速,上升通道極多,所以大夥彼此之間雖然政見不合,卻依舊停留在君子之爭的程度,不至於黨同伐異。否則,即便有朱重九的無條件支持,劉伯溫也早就被遠遠地踢出決策圈了,根本不可能還挺立到現在。

“大總管這邊,真讓人羨慕。所有話都能拿在明白處說,誰都不用藏著掖著!”作為今天爭執的導火索,唐子豪比在場任何人都尷尬。趁著還沒被淮安軍殺人滅口之前,趕緊出言給大夥找台階下。

“不怕爭執,整個議事堂裏只有一個聲音在說話,才最可怕!”朱重九自己也覺得不太舒服,立刻順著唐子豪的話頭往下走。“在做出最後決策之前,什麽話都可以說。但做出決策之後,無論贊同還是反對,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大總管此言甚善!”唐子豪聞聽,大笑著撫掌。

“總不能將精力都花費在內耗上!”朱重九搖搖頭,也笑著回應。“朱某這邊本錢小,耗不起!”

二人一搭一唱,心照不宣地將尷尬的氛圍化解了開去。至於唐子豪當初給淮安軍的提議,到底是否包藏著禍心,連帶著也無法繼續深究了。

“伯溫剛才說得也在理!一口氣吃下五路之地,的確超過了我淮安軍當前的最大能力!”看看氣氛已經緩和得差不多了,朱重九笑著將話頭又轉到了正題上,“所以唐左使先前的提議,本總管恐怕無法采納了!還請唐左使不要太失望得好!”

“不妨事,不妨事!唐某只是想對大總管有所回報而已!”唐子豪笑了笑,客氣地擺手。“大總管具體怎麽做,當然要自己來決定。唐某豈敢胡亂置喙?!”

“但太平路,我軍卻不可不奪!”朱重九沖他友善地點點頭,再度將目光轉向劉伯溫,“所以,還得勞煩劉參軍帶領一眾參謀,盡快拿出個新的作戰方案來。發揮我軍在水面上的優勢,避開康茂才的主力,直撲采石磯。此戰,以取得太平、集慶、廣德三路為目標,至少,要把太平和集慶兩路握在手裏。”

“取天下在仁,而不在兵戈之利!若是……”劉伯溫的身體又迅速僵硬,皺著眉頭勸阻。然而話只說到一半,卻又被他自己吞了下去。陰沉的臉上,寫滿了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