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算計(中)(第2/2頁)

“過去張某照搬淮揚,開工坊、立商號,辦武學,爾等都覺得張某是東施效顰。但除了步亦步趨亦趨之外,張某也想不出什麽更好的主意來。爾等都是飽學多聞之輩,爾等若是不喜張某處處效人故伎,何不趁早給張某獻條良策出來?”見眾人都不說話,張士誠用手指關節在桌案上敲了敲,繼續笑著催促。

這話,可就有些刺耳了。常州軍眾文武聽聞,個個額頭見汗。特別是出身於江南的讀書人,臉色紅得幾乎滴下血來。以目互視了數下,由行軍長史黃敬夫帶頭,大聲說道,“主公何出此言?那淮揚之政,惑亂綱常,混淆貴賤,乃飲鴆止渴也。短期易見奇效,久則不攻自敗。主公若是不信,盡管拭目以待!”

“我只見到它抗住了脫脫的百萬大軍,然後從容北上登萊!”同樣的話,即便再有道理,聽上幾十遍後,也會令人生厭。張士誠皺了皺眉頭,笑著回應,“且不說他將來如何?敬夫現在可有良策教我?”

你別說淮揚之政如何如何不好,你如果有好辦法,盡管拿出來啊?張某聽著便是?

那黃敬夫也有幾分急智,被張士誠逼得無路可退,咬了咬牙,大聲回應,“微臣心中的確已有一策,不敢稱良。本欲與同僚反復斟酌之後,再獻於主公。今日既蒙主公折節相問,且容微臣細細稟之!”

不是我沒辦法,是還不成熟。既然你催得急,我就直接告訴你便是!

“張某洗耳恭聽!”見對方說得如此自信,張士誠心中忍不住湧起了幾分期待。一味地照貓畫虎,肯定會被淮安軍甩得越拉越遠。如果真的有捷徑的話,誰都不吝嗇冒險走上一走。

“蒙元代宋以來,不修德政,科舉亦時斷時續。豪傑無出頭之機,百姓無隔夜之糧,不得已,紛紛揭竿而起!”黃敬夫輕輕點頭,開篇名義,點明了蒙元落到今天這般窘迫地步的原因。

“而如今天下堪稱豪傑者,一為徐壽輝,二為劉福通,三為朱重九。主公起兵稍晚,只能暫列其四。余者,皆不足道也!”第二句,則著重指出張士誠的盟友兼未來的對手。

“嗯!”張士誠聽了,手抹著光溜溜的下巴點頭。在他心中,天下豪傑也就是這麽幾個,至於毛貴、彭瑩玉、郭子興、朱元璋之流,只是別人的打手和爪牙,根本不值得去給予過多關注。

“今朱重九麾下帶甲十萬,又剛剛將脫脫逼退,聲望一時無兩。主公昔日曾受其恩惠,疆土與揚州也只有一水之隔,所以斷不可輕易與其相爭!”見張士誠肯認真聽自己的剖析,黃敬夫大受鼓舞,清了清嗓子,繼續大聲進諫,“而徐壽輝,劉福通等輩,與主公相距甚遠,暫且也只宜被視為盟友。如此,只要朱重九不染指江南,主公所面臨的對手就只有一個,蒙元官府!”

“的確如此。以朱大總管往日所為推測,接下來,他估計會安穩很長一段時間。”張士誠輕輕點了點頭,快速插了一句。據他所知,朱某人去年南下揚州,就是受了朱重八的蠱惑才兵行險招。否則,以此人的優柔寡斷,恐怕還要在淮安蟄伏很長一段時間,把兵力攢足,糧草輜重攢夠了,才會穩穩當當南下。

“吳越自古便是膏腴之地。杭州為故宋行在,黎民恨蒙元苛政以久。趁著朱重九無力過江之機,主公亦傾力南進,克杭州,奪溫、台金華,然後直撲泉漳。背靠大海,自成一國。然後開商路,造巨船,往來高麗、琉球、東倭與西洋諸蠻,廣取海貿之利。然後以重金修甲兵,招募良將,打造無敵之師,拒敵於國門之外。對內,則開科舉,選賢能,廣開言路。肖兩宋故政,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以仁義安撫百姓。令百姓明禮儀,知廉恥,閑時夜不閉戶,戰時死不旋踵。如此,霸業可成。待時機一到,取九鼎如探囊取物!”

注1:正史上,焦玉獻火銃給朱元璋。朱元璋就封了焦玉為大將軍。所以明初的諸侯當中,朱元璋部火器配備最為精良。在吞並張士誠和擊敗陳友諒的戰鬥中,火炮和火銃都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