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局中

“他們不是一時糊塗。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千年不易的特權!”淮安,都督府臨時行轅,長史蘇明哲苦笑著咧了下嘴,緩緩將手中名單湊到蠟燭上。

火焰跳動,寫滿名字的白紙慢慢變成灰燼,同時將無數秘密,徹底吞沒。第一軍副指揮使劉子雲、長史逯魯曾、內衛處主事張松、工局主事黃老歪、大匠院院正焦玉,還有幾個早在徐州起就追隨朱重九的人,眼睛望著蠟燭上方緩緩生起的青煙,臉上寫滿了憤怒與不甘。

董摶霄所率領的浙軍被全殲於江灣城下,方國珍帶著與淮安軍的盟約全軍撤回了溫州,脫脫的三十萬大軍丟下了三萬多具屍體後,鎩羽而歸。淮安軍自獨立門戶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已經徹底被化解。然而,在座眾人,卻是誰的心情都不輕松。

根據內衛處和揚州府衙聯合訪查,在最危險的時刻,淮揚三地居然有上百號大戶人家,暗中與董摶霄或者脫脫建立了聯系。隨時準備裏應外合,將淮揚大總管府推翻在地。而這百余大戶人家裏頭,居然有一半兒以上,都有子弟在大總管府或者淮安軍中擔任著不低的職位。而剩下的那一小半而家族,這兩年也沒少從淮揚諸多工坊和淮揚商號的中獲取紅利!

但是這些職位和紅利,卻換取不回他們的忠誠。因為淮揚大總管府目前所推行的政令,與他們堅信的理念格格不入。

他們堅信,帝王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天下向來就不是百姓的。而是皇帝和“才俊”們共同所有。至於後者,在古代也叫做賢達、君子、士族,北宋以降則統稱為士大夫。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句話據說最早出自文彥博之口。當時北宋神宗皇帝認為新法有利於百姓,只是遭到的士大夫的反對。而文彥博則非常誠實的回應:陛下非是與百姓治天下,而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在此之前,北魏孝文帝就曾經說過:“今牧民者,與朕共治天下也。”

上逆到更早,魏武曹操也曾經對著全天下人詔告,“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

對鐘鳴鼎食之家來說,錢財得失,不過是個數字。而特權的減少,卻是切膚之痛。

沒有了特權,就讓他們失去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沒有了特權,也同時讓他們損失了無數巧取豪奪的機會和白吃白占的可能!

他們讀書多,比草民更聰明,也擁有更多的人脈和治政經驗。

他威望高,個個在鄉間都是一言九鼎。普通莊戶除了追隨他們之外,沒有其他選擇。

他們能言善辯,還懂得著書立說。把黑的寫成白的,把白的寫成黑的,然後指著上面的謊言,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這才是被掩蓋的事實。

所以自古以來欲得天下者,哪怕其如漢高祖一樣出身於社會的底層。想實現自己的目標,都必須與賢者、士大夫們共享利益,否則,他就是獨夫民賊。哪怕他有天大的功勛,哪怕他曾救無數普通百姓於水火,他都是,也必須是個暴君。把他推進泥坑,再不斷潑臟水,以儆效尤就是士大夫們的共同責任!

而那些外來入侵者們,如五胡,如女真,如蒙元,無論他殺了多少人,燒掉了多少漢家典籍,毀滅了多少城市的鄉村,只要他們肯分權與士大夫,他們就是千古一帝。

於是就有很多士大夫,引經據典,推斷出。夷狄入華夏則華夏。

於是就有很多士大夫,揮毫潑墨,千方百計為大屠殺塗抹。將其描述為漢家子孫咎由自取。

於是,一個又一個雄主,一個又一個盛世,就在血泊中誕生了。哪怕當時的百姓十室九空,哪怕活下來的人口銳減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反正,士大夫們依舊可以與入侵者們一道高高在上。

反正,被殺的和被侮辱的,不是他們自己。

……

盡管內衛處的權力被嚴格限制,並且非經兩個指揮使及以上級別官員同時簽字,不準對任何人動用刑訊。調查出來的結果,依舊觸目驚心。

故意散布謠言制造混亂,故意囤積貨物哄擡價格,故意將淮安軍的機密泄漏給敵軍,甚至還有人故意制造防禦疏漏,給脫脫創造機會渡過黃河!

一件件,一樁樁,如果全都追查到底的話,估計能將淮揚三地原本就沒剩下太多的大戶人家,再度砍掉一大半兒。而如果連他們的子侄輩兒也挨個過關的話,淮揚大總管府、淮揚商號將同時癱瘓。甚至連出征在外的第二、第三和第五軍,士氣都要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反復權衡之後,蘇明哲只能采用了揚州知府羅本和明理書院山長劉基兩人的意見,仿照三國時官渡之戰後曹操的故伎,將內衛處辛苦查探出來的名單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