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南行(上)

華元一六八九年秋,對漢對宋來說都極為敏感的亳州發生了變故。

一直以來,南宋對亳州問題一直抱謹慎態度,一方面不敢觸怒境內的強硬派,所以沒有正式承認亳州歸漢,一方面又禁止軍隊接近亳州,以免大漢因此而挑起爭端。而漢廷方面也只是暫時表態接管亳州,雖派了一隊兵馬象征性地進駐,但大漢的文官卻沒有及時跟進,所以亳州在歸附漢廷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是由王彥及其黨羽處理政務。王彥及其黨羽既缺乏政治理想,又均非理政能手,南邊面臨著南宋政權的經濟封鎖,北面又無法與大漢實現常規的商貿往來,漢廷樞密院通過各種手段運入亳州的物資更被以王彥為首的文武官吏層層剝扣,致使亳州的民生日漸惡化,到了這年秋天,城內百姓以及下層兵將思念趙宋,竟而在中秋之夜揭竿而起發動暴亂,殺了王彥,易幟歸宋!城內的漢軍兵營也在措手不及中被攻破,大部分兵將都在混亂中被殺!

趙構聽到這個消息後叫苦連天,但迫於內外壓力卻不得不下令嘉獎,折彥沖大怒,下令南征。

歐陽適在京師曾建議集中力量用海船運送兵馬攻略東南沿海各地,以水師沿長江而上直撲建康,但這個建議卻被折彥沖所否決。

最後,南征大軍雖仍是水陸並進,但海上水師卻只是輔助,陸上步騎才是主力,而陸軍又分東西兩路。其時西夏雖定,蕭鐵奴尚在長安未回,折彥沖即予蕭鐵奴方面之權,攻略兩川,是為西路;自己大起諸路兵馬,親征南宋,是為東路。

西路方面,蕭鐵奴以剛剛從回鶻歸來的種去病為副帥,命種彥崧督道押糧,卻未起用劉锜,只讓他繼續威懾甘隴,穩定後方。

東路方面,折彥沖以任得敬為左,出山東,下淮北,以耶律余睹為右,出洛陽,以曲端為中,出河內——此三大上將所統領之軍隊為南征東路軍之前軍。折彥沖親率主力,出大名府,約好與耶律余睹、曲端會師於汴梁城下,圍殲嶽飛。又命王彥護河東河南糧道,命趙立護山東淮北糧道——算是後軍。

漢廷十二上將一下子動用了七位,用兵之規模可謂空前!此外,二皇子折允文也隨軍出征。

此事折彥沖綢繆已久,所以行動迅速,中秋第二天亳州歸宋,九月漢廷就發動了攻擊,十月未到,各方面的捷報便雪片般飛到京城,到達監國折允武、議長歐陽適以及宰相陳顯手中,跟著才由大漢的情報部門加以挑選,將其中可以公開的消息向民眾公開,以振人心。

民間的消息走得也極快,津門的民眾九月中旬聽到南征的消息,十月中旬就迎來了捷報!對朝廷忽然下令南征,遼南的百姓覺得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人們早料到南北必有一戰,只是沒想到這一戰會來得這麽快、這麽突然!不過對於漢軍接連取勝的消息,遼南的百姓就一點都不覺得意外了。

“那麽個狗屁趙宋,當初見到遼兵就氣短,聽到金兵就腿軟,我們連遼人金人都打敗了,趙宋哪在話下!”

遼南大多數人對趙宋軍隊的印象依然停留在靖康年間,盡管之後有嶽飛規復河南之事,但大家也覺得那只是這個將軍運氣好,遇上了宗弼最脆弱的時候。而這次嶽飛接二連三的敗退又讓遼南民眾更加堅信這一點!漢軍無敵的神話進一步深入民心。

“咱們大漢的軍隊是無敵的!”

津門的酒館偶爾會傳出類似的叫嚷,林輿也聽到了這種聲音,他到城外小河邊找到楊應麒時,步入中年的老麒麟正捧著下巴發呆,插在一邊的釣竿已被魚拉得全彎了也沒察覺。

林輿叫道:“老楊!你的魚餌都被吃光了!”

楊應麒哦了一聲回過神來,抓起魚線一看,連鉤都早被魚給扯沒了,林輿走過來問他在想什麽,楊應麒卻搖了搖頭不回答,林輿笑道:“我知道你在煩什麽。”

楊應麒一奇,問:“你知道?”

林輿說:“大伯的兵勢越來越順,你是擔心自己回不去了。”

楊應麒為之啞然,林輿道:“難道不是麽?”

楊應麒嘿了一聲道:“大哥的兵勢順利,我為什麽就回不去了?”

林輿道:“這還用說,大伯他要是兵勢不順,興許還能想著你,若是兵勢順利,就說明他沒有你也行,往後多半就用不著你了。”

楊應麒晃了晃腦袋道:“未必,未必。”林輿問什麽未必,楊應麒道:“大哥兵勢若是不順,未必會想著我,他素來要強,若是兵勢出了什麽岔子,恐怕更覺得沒臉見我。不過若是他兵勢順利,那確也如你所說,往後多半是用不著我了。”

林輿笑道:“我卻覺得大伯沒那麽小氣,不過就算如你所說那也沒什麽啊,左右他都用不著你了,咱們正好在民間逍遙,管他那麽多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