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下)

楊應麒不得不承認,歐陽適在處理民生、商業這些問題上很有一手,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某類人總能爆發出在正常途徑中無法爆發出來的行動力。雖然陳正匯和李階總認為歐陽適和他所領導的團體不大幹凈,他們做的事情總是多多少少存在著貓膩,存在著灰色地帶,不是大國謀遠之道,但在某個時期,這個“汙水”團體總能拿出“清水”團體拿不出手的政績。

遠的如流求的開拓就不說了,近的如這次的建都大計,基本上就與整個漠北戰爭、西夏戰爭同時進行,在沒有得到漢廷財政支持的情況下,歐陽適所領導的班子竟然還是能趕在一六八六年之前基本完成新都內城的建設,這種對民間資本的調動力連楊應麒也忍不住贊嘆不已。

漢帝國新都的內城,除了皇宮、官衙之外,還包括禁軍部隊的駐所,天壇、大華表壇、大四嶽殿等標志性建築,新太學、新軍學、新政學等教育類建築——以上這些建築主要都是由歐陽適籌款建設的。至於宗教場所,歐陽適只是按照規劃留下幾塊地皮,自有佛門、道門和清真的僧侶道士阿訇們四處籌錢買地,分別建立起了稱得上帝都氣派的禪宗佛寺、天台佛寺、藏傳佛寺、南派道觀、北派道觀和清真寺。此外,商業區的地皮也早就被搶購一空,即便當時大漢的內外局勢還並不明朗,但那些敢於冒險的商人還是拿出了大筆的資金來進行投資,歐陽適光是賣出這幾塊商業區所得到的錢,就足以抵消將近三成的建都費用——即使如此陳正匯私下還是猜測歐陽適從中撈到了不少好處——則這些地皮的價格可想而知。當初地皮拍賣時候,一些不看好大漢前景的商家都認為那些冒險投資的商家這筆錢投得不值,但現在他們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西夏的大捷傳來那天,新都商業區的地價馬上就翻了一番,而之後的一年裏隨著漢帝國經濟的復蘇並有走向一個全新高峰的跡象,新都商業區的地價也相應的節節攀升。

歐陽適在拍賣地皮的同時還附加了一條,要求商家在買到土地的三個月內就必須興建房屋,不許留白,以配合整個新都建設的進度。所以到一六八六年春折彥沖下令遷都之前,新都幾條主要的商業街早已鱗次櫛比。私營的商家從來不會講究形式主義,房子建成以後,他們不會坐等遷都工作全面完成,而是有一天的錢就賺一天的錢,所以在新都建設期間,官員們還沒有遷入,他們就先做下層的錢,開得早的店鋪在過年之前做的是主要是建築工人和相關商人的生意,那些外表富麗堂皇的店鋪通常都有一些泥腿子和新都建設中的暴發戶光顧。開春以後不但遷入的人漸漸多了,而且京畿地區——特別是東邊的塘沽——有許多人聽到消息後都已趕了過來,想比別人快一步目睹新城的風采了,所以顧客的層次也就慢慢地改變了。不過對商家來說,無論是早期建築工人的生意還是近期遊客的生意都只是一點聊勝於無的開胃菜而已,他們都知道,真正的大餐在後面呢——所有的商人都眼巴巴地等著折彥沖的遷都令!

華元一六八六年二月,折彥沖欽點的禁軍在安塔海的率領下進駐新都九門,與此同時,相府派出的技術監督部門完成了對新都的最後一輪檢測,一些部門陸續遷入,為全面的遷都工作做最後的準備。民間的遷移也同時在進行:官員的家屬,太學的學生,商業的新貴,以及希望能依附著這個新都討一份生活的三教九流。在形形色色的移民裏,從遼東來的一批人尤其顯得注目,這批人就是大漢帝國基業的創建者,漢部的元老部民,如顧大嫂、張老余等都在此列,這其中也包括那些駐守邊疆的老兵幹將的家屬。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讓這座新都沒有完全被新貴所壟斷,才讓人看到今日的漢帝國與昔日的漢部還存在著前後繼承的關系。

華元一六八六年三月初三,折彥沖正式下令遷都,定京師之號,日間派送酒肉,晚間燃放焰火,折彥沖完顏虎親臨華表壇與民同樂,全城狂歡。

遷都之後,皇宮和相府便分開了,不再像塘沽的臨時皇宮和臨時相府那樣只隔一墻。按照楊應麒交給歐陽適的規劃圖,新都城的皇宮遠比北宋汴梁的皇宮為小,歐陽適對這座城市其它的規劃意見不大,卻對皇宮的規劃卻極不滿意,在原來的計劃中增了又增,擴了又擴,直擴到比北宋皇宮還大才滿意。整座都城坐北朝南,以位於正北方的皇城為核心向南、向東、向西隨地勢而展開。皇城一擴,整個新都的格局就得大變。這時楊應麒正忙著給漠北、西夏戰爭善後,又忙著伐交南宋和復蘇經濟的大事,根本騰不出手來幹涉這件事情,加上歐陽適手中既拿著折彥沖給他的任命也不容楊應麒插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