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2/2頁)

高慶裔道:“請問陛下,當初宋哲宗斷西夏歲幣,興兵相犯,而陛下得以化險為夷,靠的是什麽?”高慶裔說的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乾順親政不久,大宋國勢仍強,宋哲宗采取了宰相的建議停止劃分地界,斷絕給西夏的“歲賜”,對西夏實行強硬政策,步步進逼。那是一段艱難的歲月,對還是少年的乾順來說實是永世難忘。

乾順聞言不語,仁忠代為答道:“靠的是大夏祖宗保佑,我主英明神武,邊疆將士用命。”

高慶裔問:“若無遼主居中調停,此事能善終否?”

乾順不答,仁忠道:“遼主居中斡旋,亦有恩助,凡有恩於我大夏者,縱是小惠,亦不敢忘懷。”

高慶裔也不去理會嵬名仁忠言語間避重就輕的文字機關,又道:“宋神宗時,宋廷發五路侵夏,俱從東、南而來,雖然此戰已敗,但當時若從雲內、天德再加一路大軍,沿黃河西進南下,夏人尚能支持否?”

嵬名察哥哼道:“如今雲內、天德已為我所有,漢軍便要來侵,如何能從雲內、天德進兵?”

高慶裔反問:“晉王明鑒:雲中一旦有閃失,雲內、天德尚能獨保?”

嵬名察哥默然。

高慶裔道:“漢人欲得隴右,自漢武帝以下歷代皆然。漢人不內亂動蕩,則亡西夏、得甘隴之心不死!西夏百年來得以稍安者,實因有大遼在北,以牽宋人之勢。如今折彥沖之軍威,勝宋人遠矣,東海之富,更非遼人能比。一旦折彥沖平定漠北,是將兼備遼人之雄與宋人之富!請問大夏皇帝,以西夏一隅,能敵遼宋聯手一擊否?”

乾順聞言悚然不安,高慶裔又道:“西夏之與大金,豈止唇亡齒寒而已!折彥沖之暴又過於秦始皇十倍,據聞那楊應麒已制得一環宇圖,但凡可見之地,都欲納入囊中。貴我兩國,與折彥沖不得同立於天地之間,此事三尺孩童亦深知之!若不趁折彥沖北上,聯手出兵覆滅漢廷,則折彥沖從漠北歸來之日,便是雲中陷落之時,雲中陷落之後,夏人還能在河西逍遙稱制麽?若大夏皇帝不想效仿劉禪、孫皓,則聯軍滅漢,勢在必行!折彥沖欲圖先北後南,那是自尋死路,而漠北進軍不順,致令蕭鐵奴被困可敦城,更是天將亡漢之征兆。有道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嵬名察哥也動容道:“高大人所言極是。”

乾順道:“聞漢廷以楊應麒留守,南有曹廣弼,北有楊開遠,西有劉、種,東有歐陽,恐怕我兩家聯手,仍然滅不得他。”

高慶裔道:“我們兩家聯手,或許還滅不了他。但他漢家混一兩河秦晉不過一年,根基未牢,若大金雲中、河南兩路,加上大宋一起動手,滅他何難!”

乾順驚喜道:“六王子與趙氏,也決定出兵了麽?”

高慶裔道:“若非南方兩家已有響應,我主焉敢動手?此事我主已與六王子、趙構議定:滅了漢部,陜西、秦鳳便歸西夏;河東、燕京歸我家;河北東西路歸六王子;山東以及漢廷海外地方均歸趙構。天下大勢已然明朗:聯手出擊則四家皆存,躊躇不前則四家必亡。請大夏皇帝速作決斷!”

嵬名仁忠問:“趙氏與六王子答應出兵,可有證據?”

這時西北與東南消息隔絕,高慶裔所說的聯盟實際上並未達成,這時被嵬名仁忠一問,心想此人果然老辣,但他面上卻不動聲色,說道:“南北使者往來,需經宋境,故而都是密談,文書卻無法得通。”見西夏君臣微露不信之意,高聲道:“四家唇齒關系,已然昭如日月,何須懷疑!”

乾順道:“請貴使到驛舍休息,來日在議。”便吩咐禮部官員好生款待。

高慶裔也看得出夏主君臣已然心動,只是懼怕漢廷兵威,一時還下不定決心。他待要再說,嵬名仁禮已經來請,自忖要光靠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夏人立刻答應起兵也難,便起身告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