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2/2頁)

與此同時,鄉紳們也依靠著新政府重新肩負起重建鄉裏的作用來,在韓昉、陳顯及其下屬的努力下,新的政治秩序和舊的鄉村秩序正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楊應麒所領導的政府班子,對處理治下農村事務顯得十分靈活,他們並沒有非常強硬地將遼河流域的模式搬了過來,而是在保證幾條大原則的前提下放手讓鄉裏自保自治。此時的河北農村,無論人才還是經濟都已經比不上江南,不過鄉賢體系還大體保存著,而且在大亂之後轉入安穩,人心卻很容易就定了下來。漢人畢竟就是漢人,如果有可能的話,重建家園絕對是他們在劫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情。

到一六八三年六月,河北東西路主要州縣的道路就已經平靜了下來,在這幾個月裏,數十萬非精銳部隊被組織起來,轉為武警隊伍,分布在從津門一直延續到長安的商業主幹道上,維護著幾條大路的暢通。這幾條安全的道路受到了所有東海商人的一直贊揚,也激發了沿途城市的商業活力。東海商家的資本在進入內陸,而內陸又產生了新的商家。分管戶部和商部的陳正匯給楊應麒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上的數據比楊應麒預想的更加樂觀——楊應麒原本希望這幾條商道帶來的收益在三年之後能夠維持這幾十萬武警隊伍的生計就可以了,但陳正匯卻告訴他,到年底政府在這條商道上的直接收入就足以實現這個目標。

不僅如此,這幾條貫穿漢帝國數千裏土地的商道所帶來的經濟作用,比它在賦稅上的體現至少要大十倍!民間商業因此活躍,民間財力因此而恢復,甚至有益於整個北中國的民生——這豈不比政府一時的稅收增加更加重要麽?當然,只要稅收體制足夠健全,民間的財富遲早會體現到稅賦上來,比如作為溝通東海與內陸的經濟樞紐塘沽,這半年多來便得益於這條商道的穩定而空前繁榮起來,僅僅上半年塘沽商業稅收比去年同期盈溢出來的部分,就足以抵消整個河北東路所減免的農業稅總額。

“一切都比預想中順利啊!”這一刻的楊應麒心情極為愜意,他正夢想著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他有份創造的未來:天下同富,萬眾同樂。

漢帝國開國後的這場大順風,既得益於內部的人心思治,也得益於外部幾個勢力——宗翰、宗弼和趙構——都需要休養生息,同時也因為漠北的局勢尚未告急。

不過,順風總有結束——至少是停歇的時候,因為人心會靜極思動,也因為漢廷的敵人並不準備和漢廷永遠地和平共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