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2/3頁)

這些年流入大金境內的漢民,基本上是依宗族聚居。由於流入金國時是借道漢部,所以這些漢民大多受過漢部風氣的渲染,漢部甚至有專門的組織對遼河流域的村長進行培訓,讓這些漢民村落擁有相當不錯的組織力。更何況楊應麒並非單純發出一張紙而已!在《抗稅令》頒布的同時,漢部埋伏在遼河流域的棋子也迅速行動起來,鼓動各漢人村寨各北國部族擁護大將軍!

因此這道《抗稅令》一頒布,整個遼河流域的漢民村寨便集體響應起來,向當地官府表明他們不會交納超過一成五以上的稅收!甚至一些北國部族也加入了抗稅行列——大將軍給大夥兒減稅啊!這種事情誰不積極!

遼河流域——特別是偏南部的地方官員對這種集體抗稅毫無辦法,一些官員無奈之下只好請附近的守軍出面鎮壓!可在他們行動之前,楊應麒的第二道檄文到了,這道檄文卻是《止暴令》,檄文表示:軍隊之存在意義在於保國安民,如果軍隊侵擾無辜民眾,那便是不是軍而是賊,兵將膽敢縱兵殺害百姓者,便是亂臣賊子,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與這道檄文相呼應的,是漢部的大軍開到了遼口城外。楊應麒通令大金全境:哪個將領若敢縱兵殺害抗稅之國民,則漢部將行代天征討之責,無論對方是皇親國戚還是開國功臣都絕不手軟!

“終於要動手了!”

會寧的君臣這時候感到的已不是惱怒,而是驚懼!宗輔的三萬大軍早已進屯錦州,宗磐的五萬大軍也已從黃龍府出發準備增援遼陽府。

然而就在這時,楊應麒又上了第三道奏表,要求吳乞買召開勃極烈會議,重新選出新的執政團體來,建立一套適應當前大金發展的文官行政體系。楊應麒最後這道奏表除了公開表明折彥沖的野心之外,也是在討好金國的文官,因為在他所描述的行政體系中,文官們將具有更高的地位——至少要活得比在野蠻政權下更有尊嚴!

吳乞買終於忍無可忍地暴怒了,華元一六八零年十月,會寧政府公開斥折彥沖、楊應麒為叛逆,並宣布將派遣大軍進行討伐。

與此同時,楊應麒則在遼口頒布了《同一令》,宣布北國各族應該平等如一,完顏與女真各部等,女真與渤海、契丹、高麗各族等,國家選才但論功勛能力,不問種族!由於會寧政權違反了這一原則以私亂公,所以會寧政權從此不再有合法地位!

大規模戰爭的積累需要長年累月,但其爆發卻通常是由偶然因素點燃。這一年來,盡管金漢雙方一直都在積極備戰,但由於雙方都知道這場戰爭一打起來那便是傾國滅族的大變,所以雙方都在戰爭的邊緣上保持得很克制。哪怕是會寧宣布漢部為叛逆、津門宣布會寧為非法,雙方在一段時間內也都沒有沖破那最後一道防線。

但就在《同一令》頒布的半個月後,東京道的通州、榮州、安州、遼濱、沈州、銀州、貴德州等地突然間相繼爆發了十三起暴亂。和遼河流域南部的抗稅行動不同,這些暴亂全部發生在遼陽府以北,發起暴亂的又大多是非漢人非女真的契丹、奚族。這裏的部族雖然有不少是親漢部的,但這十三起暴亂的爆發卻偏偏不是出自漢部的策劃。與此同時,大批大批的渤海人也陸續宣布其源流本出於漢,從此自稱漢族!

這十三起暴動引發的根本原因是金漢雙方的政治鬥爭,而它們的爆發又反過來導致了金漢雙方的正式決裂。

這些出人意料的暴動大大延緩了宗磐大軍的行軍速度,他所率領的大軍越銀州以後,幾乎每過一城都有騷擾——這簡直不是境內行軍,而像是境外行軍了!

華元一六八零年冬,折彥沖的大軍舉著“安民”大旗,劍拔弩張地開到鞍坡。在這裏,有一座面向南方的墳墓,完顏虎的哥哥宗雄就葬在這裏。折彥沖下馬解甲,在墳墓前上了香,然後便帶領大軍進逼遼陽府。

宗雋閉城待援,結果當晚被他的契丹籍副將暗殺,拿了他的頭顱開南門投降。漢部軍隊沖入城內,城內五萬大軍中有四萬本是契丹、渤海、漢兒人馬,一聽折彥沖已經進城紛紛倒戈,剩下那一萬女真兵馬眼見大勢已去,半數投降,半數北逃。折彥沖剛柔並濟,沒多久便控制了降軍。

這遼陽府府城本是折彥沖守過的地方,舊部、僚屬甚多,當地父老聽到折彥沖進城無不額手稱慶,所以這次漢部兵馬進城,竟不像打仗而像和平交接,第二日市井便恢復了正常。

遼陽府穩定下來後,折彥沖又部署兵力,派遣諸將經略榮州、安州、遼濱、沈州、銀州、貴德州等州縣。三日後楊應麒和阿魯蠻同時到達,折彥沖命阿魯蠻的兩萬援軍為先鋒,以上十二村主力軍兩萬人、遼陽府降軍兩萬人、新兵兩萬人進逼通州。楊應麒在後方負責安撫遼地方和後勤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