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棋局大變幻(下)

華元一六七九年的最後半個月裏,漢部與金國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兵力調動。

楊應麒接連簽發了五道調兵備戰令:第一道命令是給津門駐軍,要這兩萬足以和金軍主力硬撼的精兵隨時準備進入山東支援;第二道命令是給塘沽的兩萬守軍,命他們隨時準備進擊燕京以牽宗輔之勢;第三道命令是給遼口駐軍,命他們隨時準備截斷遼西走廊;第四道是給流求駐軍,命他們嚴密監視大宋的行動;第五道是給阿魯蠻,命他相機行動準備直取會寧!

與此同時,宗翰則開始收縮陜西方面的兵力,命婁室分兵向太原開進,從中山、燕京相州調出一萬五千人進入平定州、邢州,又從山東調兵進入磁州、相州,從三個方向圍堵太原和上黨,銀術可則在其中相機而動,曹廣弼出現破綻則擊曹,王彥後退則擊王——從這個布局可以看出宗翰是在懷疑折彥沖很可能已經逃入太原和曹廣弼會合,所以才會不顧一切要把太原的出路堵死,然後再圍而殲之。當然,另外一個很可能接應到折彥沖的地方——蕭鐵奴所在的雲內,則由完顏希尹率領雲中府駐軍嚴密監視,撻懶甚至還調遣了中京道的兵馬向豐州進發。

金軍這樣的安排不但是一次戰術調整,更是一次戰略調整!之前金軍放著蕭鐵奴和曹廣弼未滅也要先對付山東軍勢,遵循的是先全局後局部、先心腹後手足的戰略思想。

應該說這種戰略思想也有它的道理,因為蕭鐵奴猾如泥鰍,所在的草原又正能發揮他來去如風的作戰風格,而曹廣弼硬如鐵石,所在的上黨不但地勢利於防守而且物資頗為充足,所以這兩處兵力雖較弱,但宗翰要想徹底枚平他們也需要不短的時間。如果他先對付蕭、曹,那山東軍勢和南宋政權就會得到休養生息的時間,等趙構和山東軍勢一穩定下來,金軍再想徹底擊垮他們就難了,如果金軍打不下山東、江南,那天下將可能呈現大陸南北割據、東海漢部獨秀的三分格局,這是金軍不願意看到的,也不符合宗翰“中外一統”的初衷。

所以,金人最終選擇了先宋後漢,先除心腹之患、後除手足之疾的戰略。在這個戰略推行的前期階段,金軍確實也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果,無論是漢部還是大宋都已被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但是,折彥沖“意外”的脫逃卻把這一切全扭轉了過來!

這兩年金軍的力量之所以能壓倒抗金勢力,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漢部的主力部隊一直遊離在中原戰場之外!在漢部主力還沒有參戰的情況下,金軍打山東時便已感到頗為吃力,如果楊開遠率領漢部大軍正式登陸山東,或者阿魯蠻以騎兵襲擊金軍的後方,那整個北國的戰爭格局將完全顛倒過來!

對宋戰爭過份輕易的勝利讓許多金軍將領產生了“不敗者”的自豪,這種自豪雖有提高士氣的作用,但同時也蒙蔽了他們的眼睛!折彥沖的脫逃就像一盆冷水當頭淋下,金人再回頭時忽然發現,再次面對漢部的他們已經處處都是破綻:會寧方面的兵力,能單獨抵擋住漢部的主力麽?燕京方面的駐軍,抗得住漢部主力的圍攻麽?山東方面的軍力,能夠在漢部加入的情況下繼續取得勝利麽?

金軍仍然很強,但他們的精華部隊卻已經分得太散!這時就是想再次集聚起來也很難實現了!因為要把派往各地的兵力重新集中到一個地方就意味著對這些占領地區的放棄!河套的兵力一撤,蕭鐵奴和西夏就會進入;陜西的兵力一撤,大宋西兵就會反攻;河東的兵力一撤,曹廣弼就會進犯雲中;山東的兵力一撤,劉、趙、王等人就會乘機規復整個中原!

如果這個時候,金國的首腦人物能夠以壯士斷臂的決心將東路軍、西路軍和會寧一系的兵力集中起來,那也許還可以與漢部一戰,可是宗翰拋得下陜西、河東麽?要回守東北的話,宗輔拋得下燕京、河北麽?要集中於燕京的話,吳乞買總不能放棄會寧老家吧?

一想到這個問題,金國最麻煩也最嚴重的難題出現了——這幾年不斷的勝利並沒有增強女真內部的團結,反而讓金國國內的派系彼此之間越走越遠。盡管折彥沖的脫逃讓金國各派系都產生了被漢部各個擊破的危機感,但積重難返的規律仍然讓女真內部很難恢復到阿骨打時代的團結。

天下爭衡之時,最難得的就是“得勢”,大勢一旦形成,處於劣勢的一方縱然智絕無所用其謀,縱然勇絕無所用其膽,縱然強絕無所用其力!

一子之易,整個中原的棋局都已變得面目全非!折彥沖脫逃前宗翰等還在想著怎麽“全勝”這個最高目標,但聽到這個消息後所有人都在想著如何“自保”這個最低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