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國債(上)

大宋宣和七年,隨著內部矛盾外移,大金境內終於安靜了下來,遼陽府一帶成為金、漢雙方默認的非戰區,漢部的商人再次北上,帶著貨物比戰前更加深入地進入大金境內的每一個角落。

商人們的這種勇氣大大出乎楊應麒的意料!本來他還擔心他們被這次戰爭嚇得怕不敢北上了!卻不知這次戰爭漢部雖然沒有大獲全勝,但遼口的不敗卻讓大金境內幾乎所有人都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女真人打不下漢部!甚至打不下遼南!

沒錯,折彥沖仍然還被女真人軟禁著,但這件事情卻又讓漢部部民產生了另一種盲目的勇氣:原來沒有大將軍,原來我們也能守住漢部!有時候,事實是否如此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相信如此!彭湃的自信力洋溢在大部分漢部部民的臉上,如果說這次金漢戰爭之前他們面對女真還有一點點寄人籬下的感覺,那現在就完全沒有了!

“怕什麽!大不了再打一次!”

這種話如果楊應麒聽見一定會嚇一跳,因為他知道漢部的財政狀況沒法再折騰一次了。但部民們不當家哪裏知道當家的難處?所以根本沒有楊應麒的這些顧慮,他們有的,只是單純的勇敢與無限的野心!特別是那些浙東商人,他們把大本營安紮在整個北國都認為最安全的遼口後,就大張旗鼓地竄入東京道、中京道甚至會寧做買賣!這些人大多連女真話都不會說,但這不要緊,有許多北國人等著給他們做翻譯賺錢呢!而且由於漢部在北國產生經濟影響也已經接近十年,許多女真、渤海、室韋都多多少少會一點漢話,也許說得還不是很好,但加上手勢做生意已經沒問題了!

“他們怎麽這麽大膽啊!”楊應麒有些訝異。

“那是因為他們有退路!”陳正匯道:“遼南,漢部,就是他們的退路!”

陳正匯說的沒錯,商人們正是這樣的心理:和平的時候就走出去,萬一打仗再退回來!他們在北國大做生意,搬不動的東西卻大部分留在漢部轄地之內。大金境內的各種物產如木料、藥材、礦石等源源不斷地向遼口湧來,在遼口作短暫的停留和粗加工,然後再運往津門、塘沽販賣或作進一步的加工。在漢部境外,他們必須飽受會寧政權的盤剝,不過這種盤剝還在他們的忍受範圍之內。

在這期間,因大宋政治情況持續惡化而逃入遼南的流民已經沒法變成漢部的農民了,因為遼南再沒有新的農田來安置他們。於是他們只能在遼口、津門做工,或者冒險流入鞍坡甚至大鮮卑山、長白山伐木,甚至留在臨潢府一帶成為那些半農半牧莊園的雇傭農。當然,其中勇敢、強壯者則會被漢部軍方相中募往上軍事村落。

和平的政治環境、戰後商人的爆發性活躍以及勞動人手的充足讓遼南的經濟在短短一兩個月間就顯現了復蘇的跡象,甚至吳乞買也得益於這種復蘇——他發現停戰後東京道交納上來的賦稅竟然多了五六成!不過,這些多出來的賦稅全被女真貴族們瓜分一空了,並沒有一個子兒落到底層百姓手中,女真的底層百姓,還是那麽窮。

在遼南經濟復蘇、吳乞買賺得盆滿鉑滿的同時,津門的財政卻瀕臨破產的邊緣!遼東半島北部農村的重建工作所需要付出的費用比楊應麒預料中還要多出一倍!而對於那些受到戰爭影響的小商人、小農人以及工人、牧人的補償更是大得可怕!當然,如果楊應麒狠一狠心的話他也可以把這筆錢省下,因為戰爭是大家默認了的不可抵抗力,漢部就算不進行賠償,除了活不下去的人之外部民們也不太好說什麽——實際上這個時代其它政府也都是這麽做的!財政出現問題,轉移到國民身上不就行了?管那麽多幹什麽!

但津門政府最終沒有這麽做,楊應麒最後還是按照戰前的承諾對受到影響的部民進行補償。不過由於囊中羞澀津門政府也沒法全價進行補償,而是按照先貧後富的次序進行部分補償:對赤貧者進行全額甚至超額的補救;對還能維持者進行部分補償;對富裕者聲明拖欠。在補償的同時又宣告了漢部政府的難處,楊應麒親自到半島北部道歉說明漢部政府實在沒有足夠的錢對所有人進行全補,請大家體諒。

七將軍的這種態度讓一些才加入漢部的部民大感詫異,不明白他為什麽道歉。政府掠奪國民不是天經地義的麽?這仗又不是漢部要打的,大家遭了劫數那是活該啊!幹嘛還要補償?不但有補償,作為政府領導人的楊應麒居然還出面道歉——這可真是奇怪。然而民心卻也因此而更加向著津門的方向凝聚,一部分有良心或者有野心的富商甚至公開宣布放棄津門的補償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