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使者(上)(第2/2頁)

韓昉想起了趙觀的話——據說這也是楊應麒對他的期望。

“真這麽簡單就好了。”韓昉想,因為如果這樣,那無論這次北國各大勢力互相傾軋的結果如何,他自己都有進退的余地。漢部沒有對自己提出過份的要求,卻為自己準備了一條後路——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條件,也是韓昉很樂意見到的處境。於是韓昉便假裝著從來沒有見過趙觀,無論在宗翰身邊還是在會寧,都老老實實地按照女真的規矩奉行文臣之責,雖然會寧那種蠻夷氣息極為濃厚的地方並不適合他,但他也盡量忍著。汴梁朝廷的出賣斷絕了他歸宗大宋的希望,他如今唯一活路,就是服從大金。

從遼口到津門,一路都很平寧。看沿路莊稼的長勢,在經歷過去年的歉收之後,今年遼南的收成應該差不了。而進入津門以後,韓昉的心境沒來由地一寬。為什麽呢?沒有人來歡迎他,此刻的津門也沒有特別的慶典或者活動,尚未到交易旺季的市井也不算繁華,不過韓昉的心情還是變得很好!或許是因為他聞到了這個城市的文明氣息!那是只有文人才能聞到的文明氣息!

韓昉是大遼天慶二年的狀元,如果以科舉出身而論,此刻整個津門也就只有李階能壓他一頭(李階是大宋禮部會試之魁,雖同為第一,但大宋與大遼同等級考試的含金量畢竟不同),在北國,他的文學詞章都是十分優秀的,楊樸等人在東京道號稱知學,但大遼之文化集中於燕雲兩州,東京道與燕雲兩路在遼時雖同處一國,但燕京士子向來視之為蠻荒,也正是這個原因,楊樸的人脈通達於張玄素、盧克忠,卻還打不進燕京路士人的圈子裏去。韓昉便是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中產生的佼佼者。這樣一個人來到津門這樣一個地方,如何叫他不歡喜留戀?

如果說他之前他在親近漢部以取利和疏遠漢部以避禍兩方面的權衡中傾向於後者,那現在則明顯已被津門這個城市所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