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揚帆濟海(下)(第2/3頁)

鄧肅在這次大勝之後精神為之一振,楊應麒低落的情緒卻半點不受影響。陳正匯見他這樣,問他為何不高興,楊應麒淡淡道:“這種勝利,對維持我原先的戰略規劃一點意義都沒有!”

陳正匯道:“七將軍心中的戰略規劃,正匯不敢說完全明了。但見七將軍如此煩惱,想必是那規劃難以維系了。”

楊應麒嘆道:“不錯。很難,很難。”

陳正匯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立身之志當如磐石不可轉移,為政之道當如流水變化隨勢!如今局勢如此,七將軍若再拘泥於原先的方略,會不會太……”

楊應麒瞪了他一眼道:“你是要說我太迂腐?還是要說我太不識時務?”

“不敢!”陳正匯道:“只是該變化時,便當變化。”

楊應麒哼了一聲道:“如何變化?”

陳正匯道:“雞肋雞肋!”

楊應麒怫然道:“你要我棄燕雲麽?”

陳正匯道:“是!”

楊應麒怒道:“你可知道棄燕雲意味著什麽?”

陳正匯道:“一城一地,不足縈懷。”

楊應麒冷笑道:“一城一地?別人關心的是眼前的勝敗,我想到的卻是十年內的大局!以眼前局勢而言,確實只是一城一地,但若以十年之視野來看,今日棄燕雲,明日便是棄大宋!陳正匯,你是要慫恿我棄大宋麽?”

陳正匯臉色為之一黯,嘆道:“世間若無漢部,則我陳正匯當與大宋同生死,雖知其不可而不敢變節。但世間已有漢部,則我輩有用之軀,何必為一失去天命人心之趙氏而赴其必敗之難?”

楊應麒冷笑道:“趙家官人的榮辱禍福關我屁事!但燕雲不取則中原難保!中原一旦淪陷,千萬同胞陷身水火,你陳正匯也能視若無睹麽?看著同胞的屍山血河,你的良心能安麽?”

陳正匯沉吟道:“那七將軍的意思是……”

楊應麒道:“我本來希望趙官人能暫時維持個十年八年,等我們在長城外把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那時再來料理長城內的事情!可現在……”

陳正匯應聲道:“可現在七將軍的這想法,只怕已經很難行得通了!”

楊應麒長嘆道:“不錯。”

陳正匯又道:“自保保人自是上策,但上策不得行,只好取中策:先行自保,再窺時局!”

楊應麒道:“我不是沒這麽想過,但……但一來我忍不下這心,二來我怕二哥他們會有意見!”

陳正匯道:“當斷不斷,時機一過,我怕到時候我們便想自保也難了!而且漢部非二將軍一人之物!遼南、流求、麻逸三地百萬軍民,豈能為二將軍一人之高志而冒蹈水火入刀山之奇險!”

楊應麒道:“這不是二哥一人的高志,相反,應該說二哥是有此等志氣者的代表!我怕的不是二哥不高興,我怕的是漢部會分裂!”頓了頓又道:“這群人數量未必很多,但他們的執著乃是我漢部最大的財富!這等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的精神一旦淪喪,那這個漢部還有多少值得我們留戀的地方?若是只以成敗與利益論英雄,那我們就該推六哥來作我們的首領了!”

陳正匯道:“但漢部要走的路,也不能以二將軍心中所思所想為主導!否則我們接下來的路,只怕便會很坎坷了。”

楊應麒沉吟道:“那你說該怎麽辦?”

陳正匯道:“七將軍,回津門吧。”

楊應麒一震道:“回去?現在?”

“不錯!”陳正匯道:“回去!現在!如今北面之事亦有變化,需要七將軍回去坐鎮!”

楊應麒問:“那燕雲呢?”

“燕雲之事,只能順其自然了。”陳正匯道:“不管怎麽樣,七將軍都已經盡力了!這一點,漢部內外知情者均有目共睹。就是二將軍來了,也不能說什麽。”

楊應麒目視陳正匯,良久,良久,才道:“若楊樸來跟我說這番話,我不奇怪。但沒想到會是你來說!”

陳正匯太息道:“正匯從楚州回來以後,心志便變得比樸之他們更為執著——這一點七將軍難道還沒發現麽?如今我心中已視漢部為正統!大宋於我,正如商之於周人,秦之於漢人,隋之於唐人!彼是養我之父母,育我之故邦!然舊屋既壞,自當另起樓台!”

楊應麒冷笑道:“若在金國為官,你也說這等話麽?”

陳正匯變色道:“七將軍何必誣我為胡人!”

楊應麒淡淡道:“在宋人眼中,我們未必不是胡人。”

陳正匯正色道:“華夷之辨,要者有四,曰種,曰文,曰志,曰制!如今漢部部民以漢裔為主,以華統為宗,以大公為志,雖部內種族在數量上有主幹支流之分,但無胡人迫漢、漢人迫胡之制——若這樣也是胡人,陳正匯又何妨做個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