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上)

對於林翎,楊應麒始終覺得有些難以琢磨。自兩人歡好以來,林翎反而盡量與楊應麒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公事上,林家初期在立場上似乎有過搖擺,但經楊應麒警告過後便老實起來,再沒犯過他的忌,並高度配合楊應麒所推行的各種涉商事務。而在私事上,林翎也始終和楊應麒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楊應麒很希望兩人的距離能再拉近一些,但林翎卻總是制造一些不太過份的隔閡——包括利益上的隔閡和情感上的隔閡——以維持目前的狀態。

“她幹嘛老幹這種不招人喜歡的事情?”楊應麒不懂,他忽然有些羨慕蕭鐵奴,老六身邊的女人個個對他服服帖帖的,哪一個敢給她們的主人臉色看?不過轉念一想他又覺得算了,其實他既不像蕭鐵奴那樣有大納女寵的癖好,也沒多少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些情情愛愛的事情上,情感上的空虛偶爾也有,但那種情況並不多。至於說到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家庭,他卻覺得還早。

“二哥四哥六哥都不成親,憑什麽要我先成親?”

“七將軍!”

這聲急報把楊應麒從私情中拉了回來:“什麽事?”

“趙良嗣到了。”

楊應麒眉毛動了動,接過紙條,掃了一眼道:“好。大宋終於出兵了!他現在在什麽地方?”

“正與鄧肅大人談話。”那幕僚問道:“七將軍可要見他?”

楊應麒想了想道:“不見。”

那幕僚道:“但只是由鄧大人接待,恐怕不足以令他安心。”

楊應麒道:“要安他的心的話,就讓他去見四將軍。等他會過了四將軍,再讓鄧肅跟他談具體事宜。”

那幕僚應命去後,楊應麒嘆道:“大宋的家底可真厚!敗了這麽多年還有這樣的財力物力!我原以為趙官人想再次北伐至少得準備個一年半載的,沒想到說興兵便興兵!”

原來大宋宰相王黼不甘北伐大功就此擱淺,聽說耶律淳病死,便慫恿趙佶,命童貫、蔡攸治兵,以劉延慶為都統制,遣陳遘經制江、淮七路以供饋餉。雖然在短時間內就籌到大筆的錢糧,但江淮七路經過這一輪盤剝民怨又沸騰了三分。這次林翎北上,雖然沒有評議漢部的政略,卻詳詳細細地跟楊應麒述說東南七路百姓所受紛擾之苦楚,楊應麒聽出她話裏的意思,心裏也不好受:“東南百姓因這次事情如此受苦,唉,這件事到底是對還是錯?”

然而事情幹到這份上卻再容不得他回頭,眼下最迫切的事情,仍然是拿下燕京。

他召來負責燕京秘事的幕僚問:“趙觀那邊進度如何?”

那幕僚道:“趙大人已與李處溫接上了頭,李處溫收了我們的禮物,但楊樸大人、張浩大人的書信則被當場燒掉。”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他有什麽新的要求麽?”

那幕僚道:“要求沒說,但似乎對我們的立場有些疑惑。”

楊應麒奇道:“立場?”

那幕僚道:“他奇怪我們漢部明明是大金附屬,為何卻要他投誠大宋。”

楊應麒被這句話撞得心頭一悶,心道:“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之前那種‘心照不宣’的做法開始碰到硬石頭了!”臉上卻沒在下屬面前透露半分,揮手對那幕僚道:“等趙良嗣見過四將軍,安排他到我的辦事廳與鄧肅說話。”

那幕僚問道:“七將軍要在簾後指點?”

楊應麒點頭道:“我的意思鄧肅早已知曉,何必指點?我只是想當場聽聽趙良嗣的口風。”

當晚鄧肅便在楊應麒日常辦公的地方與趙良嗣密談,趙良嗣透露大宋此次興師二十萬,號稱二百萬,分東西兩路進軍。有了上次慘敗的經驗,童貫這回謹慎多了,消了之前的狂妄,不求壟斷戰功,但求能順利收復燕雲重拾趙佶對他的信任。而趙佶面對舉國上下的民怨士疑,也巴不得快點大功告成——只要能收復這片疆土,那他便是太祖太宗皇帝以下在開邊上功業最著的皇帝,士林就算有什麽怨言也可以那這塊擋箭牌來搪塞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宋朝廷對金國的期望越來越大,而童貫對歐陽適的姿態也低了三分。說到後來,趙良嗣竟試探性地請求漢部出兵相助。

楊應麒吃了一驚:“童貫瘋了麽?當初好不容易說得國主答應不入榆關,現在竟然要向金國借兵!這究竟是童貫的意思,還是趙佶也有這種想法?”

大宋朝廷不知是何緣故,在那次以拙劣手段收買折彥沖不成後,便一直將漢部簡單理解為大金的一部分——雖然這個理解從某個層面上來說也沒錯,但漢部本身有自己的政治意志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而讓楊應麒難以理解的是,以童貫為主導的對金外交一直沒有將會寧的意志與津門的意志區分開來——哪怕楊應麒在許多場合中已經給足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