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2/2頁)

宗翰道:“不必!就地征糧,以契丹糧餉,養女真精兵!”

大宋宣和元年,遼天慶九年,金天輔三年,歲末,淮東大旱,大宋京西路饑荒,而大遼也不好過。東方世界唯一顯現出欣欣向榮之態的,反而是僻處東北的金國。尤其在遼南,雖然這年年成一般,但農民們在政府征收定額糧餉以後,仍然有余糧賣給商家。只是遼南的農民都開始學乖了,這幾年的經驗告訴他們:糧價大漲的時候還沒到呢!那些有條件的村子都開始籌錢修倉,要把糧食儲到來年等個好價錢。

楊應麒雖然還沒能力做個七情不動只為利益的政客,但在這山雨欲來時節還是自制地拋開那些暫時解決不了的煩惱不去想它。

“外部的事情似乎走上軌道了……可是漢部內部卻出了這麽大的問題!”楊應麒遙望來流河方向,那裏有一個老人正在死亡邊緣上掙紮:“國主,國相,我把你們都瞞過了,可我自己又被別人瞞過!唉,他們這樣的能人,如果可以與我同心協力那該多好!”

門簾唰的一聲,楊樸走了進來問道:“七將軍,你一個人喃喃自語在說什麽?”

楊應麒一笑道:“我在說我被人以我之道還施我身。”

楊樸一愣,也不知楊應麒具體指什麽,便見他擺手問自己:“你怎麽來了,是宋使團的事情出了變化麽?”在漢部搭好關系以後,阿骨打便讓完顏希尹主理對宋事宜,不讓楊樸插手,楊應麒知道這事爭不得,便暗示楊樸退出,但對於決議的變化仍然十分關注。

楊樸道:“不是宋使團出了事情,是遼使團出了事情。”

“哦?”楊應麒道:“他們犯了國主什麽忌了?”

楊樸道:“幾個月前大遼又派來使者前來冊封,先前國主要求的是‘大聖大明皇帝’,但大遼使臣說大聖二字和他們先帝重號,希望改易。這麽來來回回折騰了幾回,國主終於不耐煩了,怒火大發,把正使拘禁起來,將副使趕回去讓他告訴遼主:‘你不冊封,我親自來遼京取你國印冊書!’話說到這份上了,只怕……”

楊應麒笑道:“沒什麽只怕的,按國主的性子,這仗就要開打了!放心吧,咱們一定會贏的。”

楊樸道:“兵事兇險,還是小心些好。”

楊應麒道:“兇險?嘿!當初大遼還能調動幾十萬大軍的時候都被我們打敗了,何況現在!”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小心!”楊樸道:“若大金上下都像七將軍你這樣對大遼心存不屑,只怕要出亂子的!當初赤壁、淝水,不都是這樣麽?”

楊應麒被楊樸說得一怔,隨即道:“大遼好像沒有周、謝那樣的名將,要想反轉局面,恐怕不易。”

楊樸正色道:“有沒有名將,要打過才知道!從來都是打了勝仗出名將,而不是有名將就一定能打勝仗啊!”

楊應麒笑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現在的情況,和赤壁、淝水還是不同的。孫權不像耶律延禧這樣昏,而蕭奉先又絕無謝安那樣的大才!就算大遼真有什麽厲害人物,在這昏君佞相手底下也絕難成事。眼下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準備糧食,可別到時候三哥要糧的時候拿不出來!”說到這裏忍不住嘟噥了一句:“其實黃龍府、東京那邊又不是完全沒有存糧,國主卻總喜歡把大部分的糧草供應壓在我們頭上,真不爽!”

漢部有多少糧楊樸心裏是有底的,斜了楊應麒一眼心道:“你還不是把遼南真正的家底瞞得緊緊的!”但這話卻沒說出來,口中問道:“國相的事情,該怎麽準備?”

楊應麒沉吟道:“這事讓大嫂按女真禮節辦就好。女真全族這會子怕沒什麽好心情,咱們別做出頭鳥讓人家覺得煩。”

忽然一陣北風刮得琉璃簾動,夾著幾片雪花打進來,楊應麒舉袖遮住臉面,臉頰被雪花擊中處冰冷如刺,凍得楊應麒心頭冷靜,便聞門外有人高叫:“不好啦,國相薨了,國相薨了!”

楊應麒呆了一下,這本是個意料之中的消息,但此刻聽到仍然讓人感到悵惘。他走出院子,拈了一片雪花,投入結冰的小池當中,便如一顆白子投入棋盤,嘆了一口氣道:“不知當嘆惜還是慶幸!”

楊樸問道:“嘆息什麽?慶幸什麽?”

“嘆息的慶幸的,都是同一件事。”楊應麒道:“我輩以天下為棋盤,而如今下棋的人……又少一個!”

※※※

《邊戎》第六卷《和戰傾斜》完,請關注第七卷《蕭墻內外》

蕭墻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