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上)

阿骨打的第二道詔令命折彥沖為遼南都統,總領辰、復、開三州。漢部軍馬分駐鞍坡、遼口、來遠,東拱保州,西逼遼土,北協東京。三處軍馬糧糧餉,由所領三州自行供應。

完顏虎聽了第二道詔命後顏色稍霽,楊應麒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宗望走後,完顏虎用手肘肘了一下楊應麒道:“幹嘛?多了兩個州不高興啊?”

楊應麒笑道:“開州辰州只是由大哥領著,和復州不同的。”

完顏虎問道:“有什麽不同?”

楊應麒道:“大嫂你沒聽清楚麽?復州辟為漢部猛安,算是一塊封地一樣的地方。會寧對我們只是羈縻,並不直接幹預我們內部的事情,我們可以像治理漢村這樣依漢俗來辦事,只要平時納糧,戰時征兵就算盡責了。辰州開州隸屬遼陽府,只是劃出來歸大哥管,一切政令都要向沈州、鹹州看齊。”

完顏虎道:“總之是彥沖管的地方,不是麽?”

楊應麒苦笑道:“大哥是大哥,漢部是漢部,不同的。再說,這三州連起來,就和契丹人、高麗人都靠得很近了。要防住這些地方兵員只怕就減不下來,這些兵力都得靠這三個州養著,此外還得向會寧納貢,這個負擔可不小呢。”

完顏虎笑道:“錢糧方面不用擔心,反正你會變出來的,是吧?”

楊應麒瞪眼道:“變?你當我是神仙了?”

第二日漢村便開始登記去留人數。此時漢村有在制精兵兩千五百人,工兵三千人,都還在南方未回。又有從事農牧者共四千五百余人,其中先後被楊應麒派往南邊開墾、運輸的共兩千五百余人,留在漢部的不足兩千人,不願走的有五百余人。女子四千五百余人,絕大多人的丈夫已經南下,因此都願意南下。琉璃屋和鍛造屋的工匠楊應麒暗中動員得好,一個好工匠也沒留下。此外有雜工、礦工,以及在漢村擺些小攤販做些小服務的流動人口,去留人數約是七三開。

整個南遷的隊列約八千人,大體上願意走的都是歸隨漢部時日較久的部民和歸隨漢部時日最淺的俘虜,前者早已培養起對漢部的忠誠乃至依賴,而後者則方才依附驚魂未定,唯恐留在這裏會變成奴隸。對那些希望留下的人,楊應麒也給他們安排好了財物土地,在宗雄的主持下入了會寧的女真籍。

漢部的許多牛馬、工具先前已經隨大軍南下,但此時需要搬遷的仍然有大批的家當。凡是搬不走的,楊應麒都一一送人。漢部九村也都被女真豪強瓜分殆盡,只有西村留了下來給不願離開的部民居住,母村則由阿骨打安排歸了宗雄。

楊應麒將南遷人馬分成三撥:農人先行,兩屋工匠次之,礦工雜工又次之。每撥人裏頭都附帶著一千多名婦女。漢部民風剽悍,農閑工閑時常有武訓,大多是拿起刀劍就能打仗的人。部中又多牛馬,一些人在路上叫苦,被張老余、顧大嫂等聽見往往厲聲責罵。

張老余是從瘟疫谷就跟著的老部民,在路上不斷對資歷較淺的部民道:“這種遷移算個鳥!一路都是大金境內,什麽危險也沒有。想當年我們五百人橫跨宋遼蒙古,那才叫壯烈呢!現在不但東西有牛馬背著,自己也騎著畜生連走路都不用,還叫什麽苦!”

三撥人馬裏面,完顏虎安排在第一撥,楊應麒居中,折彥沖押後。本來楊應麒是將完顏虎安排在最後,要她在漢村多休息一會,但她卻堅持要和農人走在最前面,說道:“別的遲點就遲點,就是農人遲不得!得趕緊去復州把田地弄好,要不我們明年吃什麽!現在走快些,還趕得上小麥的農時!”

完顏虎所帶領的第一撥人就在復州北部停下——這裏是遼東半島的中部偏西北的所在,楊開遠早已築好幾個村莊的粗坯子在那裏,居住地之外還有不少荒地也稍稍作過整理,看得出是準備用來作耕地的。

雖然經過初步整理,但對這片荒涼景象完顏虎一見之下還是差點哭了出來:漢村外有良田,內有市集,經濟體系已經頗成模樣,和會寧漢村相比,眼前這個地方簡直就是蠻荒!

楊開遠道:“大嫂,你也別這樣。正因為這裏沒什麽人煙,所以才選了這裏,免得跟當地人沖突。”

完顏虎道:“你是說別的地方比這裏好了?”

楊開遠嘆道:“也好不了多少。遼東半島三州百姓,加起來一萬戶也不到,也不知耶律延禧這家底是怎麽敗的。我大宋一個州,便是十萬戶也是少了。”

完顏虎道:“這裏和大宋哪裏能夠相比呢!罷了,當初漢部才來會寧的時候,不也是這麽一窮二白的?後來不也興盛起來了?只要咱們有志氣,總有辦法的。”又問道:“先前來的農人呢?沒有偷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