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親征(第3/4頁)

遼國大捷,蕭綽立即按功論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手段淩厲,緊接著便乘勝追擊,親自攜幼帝坐鎮南京幽州,督促錢糧,前敵交予大於越耶律休哥,擺出了一副誓報宋人侵略之仇,甚至大舉南下的氣派,頗有點主賢臣忠,眾志成城的氣派。

至於上京那邊,經過幾年的治理和血腥清洗,又是在遼國大捷,皇室威望陡然激升的時候,她想不到還會出什麽事。還會什麽問題呢?這幾年殺的人還不夠多嗎?誰還有那個膽子,仍然鋌而走險?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奮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業、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這個機會?

耶律休哥調兵遣將,以蠶食之策步步推進,穩紮穩打,與此同時,從近衛軍、翰魯朵軍和鐵林軍中抽調精銳,組成了一支八萬人的野戰主力,作為摧毀宋軍戰力的最精銳部隊。李繼隆退守定州,分兵各處封鎖要塞,駐守定州本陣的只有一萬多人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騎兵,兵甲配備比遼國的鐵林軍還勝一籌,但是宋國這邊馬匹實在是太少了一點,這支重點裝備,視之為主戰兵團的騎兵隊伍,滿打滿算也只有一千人。

李繼隆一直在尋找反擊的機會,在得知楊浩禦駕親征的消息之後,在戰術上他放棄了進攻,進入全面防禦,靜候楊浩親率的宋軍主力,但是在戰略上,放棄哪一塊陣地,牢守哪一塊陣地、必奪哪一塊陣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看起來像是沒有章法,其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反攻做準備。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勝利之上,而是建立在敗退之時,一場大敗,宋軍徹底崩潰,全面敗逃,獨有他和羅克敵的兵馬保持不亂,而且還能利用地形搞搞伏擊,掩護著大隊人馬撤退,避免了更大傷亡,從而一戰成名。

但是緊接著劉廷讓中計被圍,他卻“見死不救”,反而果斷退兵,劉廷讓浴血廝殺,最後只率幾十騎逃脫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彈劾,他雖上表辯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陸續返回,也印證了耶律休哥確是以劉廷讓為誘餌,意圖引之入彀,得到了劉老將軍的諒解,但是李繼隆心裏還是很難受。

他希望能有機會打一場大勝仗,狠狠地擊敗耶律休哥,報此一箭之仇。

自汴梁發兵,楊浩比趕赴雁門關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軍在安國縣紮下營來,隨即命駐紮定州的李繼隆參見,共議大事。李繼隆安排好定州防務,只率幾十親兵,快馬趕到安國縣臨時行在參見新皇。

到了駐地大營,只見旗幡招展,十裏連營,大軍浩蕩,無邊無沿,李繼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見那營中到處都是雄健的駿馬,“噅噅”的馬嘶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熱不已。可憐他以國舅之尊,執掌的又是邊關精銳,手底下滿打滿算,騎兵也就只有一個千人團,而眼下營中萬馬嘶鳴,那是何等壯觀。得了河西隴右,朝廷無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戰馬問題上受制於北朝了。

頭一回見楊浩,李繼隆心中不無忐忑,畢竟他沒有第一時間上表效忠,又有一個遜帝國舅的身份,也不知這位官家對他到底是個什麽態度,不過楊浩的態度,馬上打消了他的疑慮,楊浩雖未出迎,但是見了他態度和靄,一番話更是推心置腹,剛才見了楊浩大軍的威勢,又見潘美在場,李繼隆可不認為這是楊浩不想臨陣換將而施的緩兵之計。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過區區萬余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無幾,楊浩這麽龐大的一支軍隊,根本無須顧忌臨陣換將。就算有此顧忌,也得看換的是誰,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憑潘美多年來在軍中的威信和權柄,掌控邊關禁軍,絕對比他更得力,而不會令得三軍士氣低落。

眼見楊浩態度真誠,五代以來以前朝國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繼隆顧慮盡去,便也從容起來,眾將濟濟一堂,禦前議起軍事,李繼隆將前敵情形一一說出,如數家珍,甚至一道小嶺、一條小溪的地理情況,都能說的絲毫不差。

介紹完了前敵情形,李繼隆道:“官家,遼人一向倚仗他們騎兵彪悍,來去如飛,欺我漢人步甲遲緩,迫得我等只能以陣法禦敵。今臣入營,見我軍戰馬無數,盡皆神駿,由此,攻守之勢易也。臣願請為先鋒,以堂皇之師大敗北朝。”

楊浩聽他介紹了前敵情形之後,一直在蹙眉沉思,聽他請戰,微微搖頭,困惑地道:“卿家,聽你方才所言敵軍動向,一直按部就班緩緩推進,就算是前幾天我朝行禪讓之舉前後,也沒有其它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