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生

這一夜的雪著實夠大,好在這個時代不像後世農產品經濟那麽發達,大多數人家都要儲藏糧食、幹菜,不需要從城外調撥運輸,所以物價波動不大,也不存在組織運輸、平抑市場價格方面的諸多問題,只需要清理積雪,保證城內通行,賑濟貧窮百姓,以避免出現凍死餓百姓的事情就成了。

徐鉉和蕭儼都是善於掌理政務的能臣,再加上範思棋、林朋羽等人共同行事,這些事他們足以料理得完美無瑕,只不過像動用府庫存糧開倉賑民這樣的事,需要楊浩這位城主來親自下令罷了。

楊浩在城中巡視了一番,見除雪的、救治災民的、設粥棚賑糧的工作都已迅速展開,這才放下心來。待他趕到東城時,只見徐鉉正指揮著人為棚戶區百姓加固房屋,有幾幢半塌不塌的建築,正用大木撐起,進行搶修。

一見楊浩趕到,徐鉉連忙迎上來,拱手道:“太尉。”

楊浩點點頭,問道:“看樣子倒塌了幾間房舍?不曾重建之前,這些百姓都安頓在哪裏?有飯吃嗎?鋪蓋和冬衣可都準備了?”

徐鉉道:“太尉放心,這些百姓已就近安置到了長慶寺,糧米和鋪蓋也都準備了,決不致餓死凍死百姓的。”

楊浩欣然點頭,與他並肩而行,微笑著道:“大學士有經天緯地之才,讓你遷就於這西域小城,做這縣令知府任內的事,虧待了大人。”

徐鉉道:“百姓無小事,能為百姓做些實事,徐某非常開心。倒是太尉軍務繁忙,大清早的就來巡視全城,探問百姓,銀州有太尉這樣的一方父母,真是他們的福氣呀。”

說到這兒,他忽想起去年江淮大水,許多百姓人家遭災,可是國主卻只顧吟詩作畫,下棋禮佛,居然要等到宋國皇帝趙匡胤下令賑災,這才開倉賑濟災民,且不說對自己的子民愛護不夠,還把一個招攬民心的大好機會,用自己的庫糧,卻拱手奉送了趙匡胤,有那趁災情大發國難財的本該嚴刑懲辦,結果那些人都家有巨財,買通了宮中太監、僧人,在長命燈上做手腳,讓佞崇佛道的國主誤以為是天意,都在齋日給釋放了,兩相比較,不由輕輕嘆息了一聲。

徐鉉和蕭儼如今姓氏雖然未改,名字卻都改了,以避朝廷耳目。楊浩得了銀州,正在把銀州與蘆州以橫山為依托進行貫通連接,此時他聲名鵲起,四方豪傑、八面部落紛紛投奔,麾下聚集了大批人手,但有所長者俱都得到了提拔、安排了差使,所以倒也沒人把他們和開封死於隴西郡公府的徐鉉、蕭儼聯系起來。

楊浩親自往長慶寺探望了受災百姓,見他們果然得到了安頓,衣食無缺,這才放下心來,與徐鉉在山門外道別,繼續向前巡視。徐鉉站在長慶寺山門外,微微的風,刮著門楣上的雪沫子,直往他的脖子裏灌,他卻渾若未覺,站在那兒望著楊浩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長巷盡頭……

李煜要他跟隨自己一起逃出汴京的時候,徐鉉一刻也沒有猶豫,他沒有陳喬那樣剛烈的性子,兵臨城下時寧可以身殉國也不做降臣,可他對國主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會主動求死,但是如果國主要往哪裏去,他也不惜此身,願隨他赴湯蹈火,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隨著李煜逃了。

在皇家菜園地裏藏了一個半月,他們就必須得離開了。一來,那種地方不能長久地藏人,一個半月的時間,汴梁城的戒備已然松懈了下來,也有了機會離開。二來,馬上就要進入秋收季節,皇家園林許多蔬菜都要入地窖儲放,再藏下去難免要被人發現。

他們順利地逃出了汴梁城,想不到馬上就要進入西北地境時,卻在絳縣露了馬腳,被人疑是夾帶走私的商販要他們接受盤查。以他們的身份,哪敢等著人家仔細斟驗,當下只得落荒而逃,絳縣的捕快和弓手一路追趕,匆忙逃避之時,國主被一個弓手一箭正中後心,當場取了性命。

徐鉉的一腔熱忱就此化作了一個泡影,如果國主活著,那麽他們未必不能恢復李氏江山,可是李煜死了,以徐鉉老道的政壇經驗,已然知道江南李氏再也不能光復皇位了。李仲寓雖然也能起到號召江南舊部的作用,可是他沒有李煜那樣的威望和身份,一個從不曾掌握過皇權的曾經的太子,就算在楊浩的幫助下顛覆了趙家的統治,也只有為他人做嫁衣裳這一個結果。

徐鉉是唐中主李璟臨終授命的顧命大臣,也是李煜一朝的重臣,如果李煜活著,不管是為了身後之名還是他一個讀書人所秉持的忠義氣節,他都要忠於李煜,而李煜死了,他對李仲寓這個乳口小兒卻談不上何等的忠心,他也需要為自己和家人做些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