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月夜(第3/6頁)

冬兒和妙妙猶豫半晌,互相看了一眼,冬兒這才勉強應道:“是,那奴家依從官人吩咐,官人自己……千萬保重。”

……

府中要帶的東西早就已經捆紮停當,車馬也早已備好,一說要走,倒也快速。玉落這兩年來闖蕩天下,於行路打尖是極熟悉的,又有穆羽率幾名侍衛隨行,路上當不致有事。楊浩又將穆羽單獨喚到一邊,囑咐他一俟出城,立即星夜趕路,全速西行,務必把一家人盡快送回蘆州。

看著車馬消失在視線之內,楊浩立即上馬,向巷子另一頭馳去。出巷口,過汴橋,長街盡頭便是巍峨壯觀的開封府。楊浩到了開封府前,只見開封府守衙的差役,進出的小吏,一如尋常,全無異樣。

楊浩本是來熟了南衙的,守門的小吏都認得他,此時他雖一身便裝,自然仍是放行無阻。楊浩拴好馬匹,拖著一條腿慢悠悠地進了南衙大門,一路行走,一路注意觀察著裏面的一舉一動。

他的根基在蘆州。蘆州本不是一個適宜生存安居的地方,否則也不會歷千百年下來,那裏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地方了。他能帶著幾萬百姓,在那裏紮下根來,得宜於西北三藩和雜胡異族之間的微妙形勢,方能如魚得水。

蘆州,是利用各方勢力互相角逐、互相制衡的種種矛盾,才在一個原本絕不可能的三不管地帶,汲取到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迅速成長起來。如今他雖擁有了很大的潛勢力,可是僅僅靠蘆州一地,仍是處在三藩勢力的夾縫之中,沒有戰略縱深、沒有回旋余地,哪怕是有黨項七氏的暗中支持,根基不穩,始終難以取得更大的發展,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和生存空間。

麟州和府州雖然支持他的存在,以便在夏州李氏的眼皮子底下安插一根釘子,卻絕不會願意讓他的勢力滲透到自己的地盤裏面。而對夏州來說,盡管夏州如今內憂外患、焦頭爛額,可是百余年的苦心經營,也不是他振臂一揮,豎起大旗,立即就能對抗的。

他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的機會。如果他能秘密返回蘆州,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先解決銀州慶王,占據這個戰略要地,那麽在外交上,他就可以獲得契丹的支持,同時擴大自己在整個西部的影響。

而在內部,他就可以利用蘆州和銀州這兩個點,把整個橫山山脈聯系起來,把橫山諸羌部落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從而形成一個倚托橫山險隘、以蘆州和銀州兩座雄城為根基,東倚麟府二州支持,西仗黨項七氏扶助,暗得繼嗣堂源源不絕的財力支援的一方雄霸。

出於這種考慮,如果他能名正言順地離開汴梁,不予朝廷討伐他的借口,他就要不惜余力地去爭取,這會使他的阻力減至最小,制造更加有利於他的局面,把傷亡和戰爭的消耗減少到最小。

可是如果他能證明趙光義馬上就要發動政變,那他就不能從容等待了。趙光義的野心比趙匡胤更大,卻不具備趙匡胤的心胸和遠見卓識,如果讓他稱帝,以他的性情為人,自己很難有機會再離開汴梁了。

得位不正的趙光義要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坐穩帝位,唯一的選擇就是建立軍功。如果那時北漢國已被趙德昭消滅,吳越國又早早的就表現出和平歸順的勁頭兒,而北國契丹輕易又不易取得建樹,那麽趙光義用兵的最大可能就只剩下一處:西北。

就算趙光義不出兵,自己想得善終的機會也是少得可憐。在趙匡胤庇佑下,唐、荊、湖、漢諸國前國君,個個都封王封侯,得以在開封安享太平晚年,可是趙光義一繼位,這些看起來已經沒有了威脅的諸國國君,仍是不免要在他的手中被“壽終正寢”。

楊浩記得,後蜀國主孟昶是在過生日時暴病而死的,在那之前,與他把臂言歡,痛飲慶生的正是南衙府尹趙光義。南唐國主李煜也是在過生日時暴卒而亡的,就連自始至終不曾對宋動過一刀一槍,把江山拱手送上的吳越錢王,也是在歸附宋國之後,過生日時暴病而卒的,能活下來的君主,都是在其當位期間倒行逆施,不得故國半點民心的昏君。

他楊浩在蘆州的民心和聲望,趙光義通過程德玄恐怕是早就知道了,以前他可以不在乎,如果他做了皇帝,他就不能不在乎。丁承宗和義父李光岑如今在西北秣馬厲兵、蓄勢良久,種種反象現在掩飾的還好,卻不可能一直控制得風雨不透,這又是一個威脅。

如果他現在還不趕緊離開汴梁,來日史書上恐怕就會很不起眼地用一句話來描述他的結局了:“霸州楊浩,曾為蘆州一藩,致仕,於汴梁潛居。某年月日,生辰,帝賜禦酒以賀,翌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