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平湖起波瀾(第2/6頁)

這一路上糧食充足,又沒有追兵之擾,草原風光比之當初惡劣的荒原境地又強了不知多少倍,百姓們的精氣神都漸漸恢復過來,他們的臉上開始露出了笑容,開始有暇嘮些家長裏短,行進間隊伍裏偶爾還會揚起一些人五音不全的歌聲,歌聲質樸、歡樂。

楊浩與李玉昌騎著馬並排走著,隨意地聊著天。

李玉昌這兩天總在扶搖子的車子左右轉悠,扶搖子在他心裏那可是活神仙一般的人物,據說當年官家就是得他點撥,這才入伍投軍,成就天下之主,若是自己能得他點撥一二,李家事業必然再上層樓。就算自己凡夫俗子,這位老神仙懶得點化,要是討得他歡心,從他那兒弄幾丸老真人親手煉制的丹藥,也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不是?

可惜扶搖子一天到晚都在睡覺,他的小弟子馬燚又根本不願與自己親近,於是李玉昌便整天拉著楊浩東拉西扯結交關系。以他生意人的精明眼光,自然看得出扶搖子師徒對楊浩似乎有種不同尋常的感情,迂回交結,正是他生意人的拿手好戲。

楊浩緩轡而行,順口問道:“李員外除了鹽巴生意,並不做其他行當麽?”

李玉昌呵呵笑道:“那也不盡然,老夫運鹽販鹽,並不零星售賣的,因此跑一趟總要消停一段時間。家裏養著那麽多人總不能做吃山空啊,所以什麽行當賺錢,我就做些什麽,不過都是短期的事情,李家商號主要以經營鹽巴為主。”

楊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用馬鞭輕輕敲著掌心,沉吟片刻道:“那麽,不知道李員外做不做修橋建房及房產地產生意呢?”

李玉昌一怔,失笑道:“這個麽,倒也偶有涉及,府州折家擴建的軍營就有我李家商號負責承建的一部分,還有府州城內幾座寶塔以及寺廟翻修,不過……那也有些年頭了。大多數百姓人家都是請親朋鄰居幫著建造房舍,所以除了官府修建衙門、建造軍營,寺院道觀修繕山門,一般來說,靠銷售木料磚石、承建房舍院落那可賺不了什麽錢。怎麽,楊欽差有意要做些生意?”

楊浩搖頭一笑,向前後一指,說道:“李員外,你看,這許多百姓足足有萬戶以上,西北西南地域寬廣,那是足以容納他們的,可是他們一旦到了那裏總需要有個安頓的地方吧?如果待他們到了才做安置,勢必手忙腳亂,恐怕府州官吏一時也照應不過來。如果現在有人搶先購買些木材磚石,建造一些莊戶宅院,到時安頓這些災民,那就大大的有利可圖了。”

楊浩屈指說道:“首先,這些百姓從北漢遷到宋境,我大宋官家為表寬厚仁愛,一定會分賜田地、賞賜置辦住宅的錢財。這個,在我們出發之前,官家已經有所表示。若是有人將這些蓋好的房舍交予遷徙百姓居住,以朝廷的安置費用償付所耗,那麽商家與百姓各取所需,各得其利,豈不是好麽……”

楊浩還沒說完,李玉昌便一拍額頭,恍然醒悟過來。楊浩所言,其實大有可待商榷的地方,比如說地方官府安置這些遷徙百姓,大可拿朝廷撥付的錢財自己建築房舍,而不通過什麽商號。再比如,當地官府要把這些百姓安置到什麽地方,目前還沒有定,安置之地未定,如何就近建造住宅?

可是這些對李玉昌來說都不是問題,他本來就是依附於唐家的一個大商賈,而唐家就是依附於折家的一個大財閥。要探聽官府對移民的安置,並把建築一事攬過來,對別人來說很難,對他來說卻是順理成章輕而易舉的,是以楊浩只說到一半,他便悟出了其中的商機所在。

此番從回紇回來,他們李家收益來源最大的鹽巴生意也就告一段落了,下一次往各地運鹽,要到秋末時候,這段時間數萬移民的安置自然是一個大大的賺錢機會,李玉昌喜形於色,連連搓手道:“哎呀,還是欽差大人慮及長遠,一言便點醒了我這夢中之人啊。如此說來,我當盡快趕回府州先做準備才是。”

楊浩拱手笑道:“如此最好,這件事若做好了,李員外不僅得其利益,亦是一樁善舉義行,到那時,西北西南盡皆稱頌,李員外不但在百姓中間有個好口碑,朝廷官府勢必也要嘉獎贊許……”

李玉昌哈哈大笑,迫不及待地道:“如此說來,老夫倒不能與欽差緩緩而行了,我這就得馬上趕回去。老夫這就去與羅將軍等告別,馬上率人先行趕往府州。”

李玉昌匆匆一拱手,抖韁策馬便向前馳去。

過了一會兒,便見李玉昌的人馬開始聚攏,羅克敵騎著一匹馬兒向楊浩迎來,到了近前勒韁笑道:“聽說,欽差大人給李員外指點了一條財路?”

楊浩笑道:“商人嘛,無利不起早,總得讓他有錢可賺呐,反正這錢款朝廷是一定要撥付的。這樣百姓們也能少受些折磨,一到地方就有住處,也容易安撫人心。況且,李員外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商人,施工時會顧忌一下自己的聲名,若由官方工匠去做,只怕偷工減料的房舍就多了,那種房子既經不得風吹、又禁不得雨淋,遭殃的不還是百姓麽?這也算是各得其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