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科考風雲

華蓋殿裏,朱棣端坐上首,禮部尚書呂震、翰林學士冷傲語、都察院左都禦吏陳瑛、國子監的陳安之各率本衙才學出眾的僚屬濟濟一堂,禦案上置放著十篇文章,正是本科取中的前十名的舉子的文章。

呂尚書、冷學士、陳部院以及僚屬都蒙恩賜了座位,大殿上靜悄悄的,甚至連人舉手投足間衣袖摩擦聲、展開試卷時紙張的奚索聲都聽得見。

沐絲和幾個小太監逐一把試卷送到各位大人手上,第一個就是禮部尚書呂震,呂震仔仔細細看罷,瞑目品味一番,便將試卷轉到翰林學士冷傲語的手上,再接過第二本試卷繼續審閱。朱棣今兒連早朝都停了,從一大早就召集了這些人開始看卷。

科考共分三場,每場三天,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五經》義四道,測試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熟悉及認識程度。第二場試論一道,考察生員判別是非,撰寫各種公文行政的能力。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考察生員們在古今政事方面的見識。

會試是國家的選才大典,其重要性便是提到國家興亡的程度也不為過。但是在實際閱卷中,因為舉子眾多,試卷山堆海集,批卷時間緊,任務重,還得字斟句酌,斷不容馬虎,神也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全部評卷工作,因此例屆考官們便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閱卷只重頭場七篇八股文。

為什麽只重八股呢?因為這是一種格式極為嚴格的文體,對於考官來說,比較容易把握其對錯優劣,大大提高閱卷速度,便於評判試卷的合適與否,使所有試卷都能如期批閱,將考官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從而保證官吏選拔考試的嚴肅性與公正性。

所以,雖然其刻板程式、束縛僵化為人詬病,也確實是使考生只能亦步亦趨,不敢逾閑半步。但正因為其對起、承、轉、合,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甚至在字數和句數上也有嚴格的規定,可以將考官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考生的權益,使真正優秀者獲取功名。

才學出眾者,少有連這科考最重要的八股文章都做不好的,你要硬說他其他方面的學問如何如何出色,實也有限。在官本位的時代,如果考官的評卷標準自由度過大,那就大有作弊的余地,因此八股算是那個時代比較標準化的考試,算是當時最客觀,最公正的取才之道。

可是,它標準化的程度終究還是有限,如果不是彼此相差實在太過懸殊的文章,誰好誰壞,考官不同,欣賞角度不同,自然就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呂震正好從這方面做手腳。

等到所有人看完了試卷,需要他們做出評語的時候,呂震、冷傲語、陳瑛幾位大人分別同其僚屬竊竊私語一番,交流意見,然後又互相謙讓一番,最後由呂震先做評論。

呂震畢恭畢敬地道:“皇上,臣仔細看過了試卷,解大學士所選的一甲頭名、一甲二名的卷子,從‘理、法、辭、氣’四方面來看,確實算是佳作。三篇文章,對經書的掌握和程朱注釋的理解,對文章結構和學生的文字能力以及文心的詮釋都非常到位,不過……”

朱棣雙目一張,問道:“不過什麽?”

呂震道:“不過,臣觀第七名尤庭光的文章,清真雅正,情感充沛,文筆生動,對仗工穩。破題、承題,轉折自然,其意理闡述尤其出色,雖不及解大學士取中之第一、二、三名考生的文章詞藻華麗,然其得經傳旨,文理俱足,令臣十分的贊賞。若是臣為主考,當取此人為第一。另,第九名舉子常輝,其文……”

呂震說的婉轉,但是最後卻把解縉所取的第一二名全給否了,排了尤庭光為狀元、常輝為榜眼,只有第三名探花未動。朱棣眉鋒一皺,沉聲道:“也就是說,解縉取士,並不公允了?”

呂震何等油滑老到的一個人,哪肯直接出頭與解縉打擂台,忙道:“這個,臣不敢斷定。考官喜惡不同,閱卷有所偏重,也是正常的。”

朱棣哼了一聲,目光又轉向翰林學士冷傲語,這位冷大學士曾被解縉吟詩作對時當眾羞辱過的,他一個清貴的散官,與解縉很少打交道,卻不怕解縉權勢,當下滔滔不絕,把解縉選中的文章批了個體無完膚。他也不說誰的文章好,只說解縉選的文章不好,那文章只要想找毛病,怎麽也找得出來的,冷大學士抖擻精神,把解縉選的文章駁的一無是處。

朱棣臉色便有些發黑,再問陳瑛意見,陳瑛卻不直接攻訐解縉,反而替解縉說起了好話,什麽閱卷評卷都是同考官,主考官只是最後對篩選上來的文章再把把關,決定一個名次啦;什麽時間緊迫,閱卷量大,難免有所疏忽了;最後只是略帶遺憾地指出了兩個小錯誤,比如解縉選中的狀元卷子字寫的不夠娟秀、榜眼的卷子上有一處小小的墨跡雲雲,聽得朱棣心裏更加犯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