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有子爹靠邊(第2/2頁)

徐皇後聽了不覺有些發慌,還以為丈夫傷心過度,神志有些不正常了,她霍地坐了起來,不安地道:“皇上,你到底怎麽了?怕是思慮過甚傷了神志,要不要請太醫來,給皇上開些凝神清心的藥物……”

“噯!皇後說到哪裏去了,俺沒有瘋!”

朱棣拉她躺下,神秘地道:“皇後,你說怪不怪!昨兒個,俺在謹身殿剛剛聽說士弘病故,正傷心呢,結果到了這坤寧宮,馬上就聽說楊旭家裏添丁進口,生了個大胖小子,這事兒咋就這麽巧呢?結果昨天晚上士弘又托夢給俺,俺一大早醒來,琢磨來、琢磨去,總覺得這事兒不會這麽巧合……”

古時候的人,不信鬼神者寥寥無幾,就是孔聖人,也是信鬼神的,只是他不像許多人那樣將追求寄望於神佛的庇佑罷了。比如《論語》中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我若不能親自參與祭祀,不如不祭祀,是不會請別人代替的。)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致力於使老百姓遵守仁義禮儀,對鬼神敬而遠之,這就可以說是聰明了。)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對待活人都沒能服侍好,怎麽能祭祀好鬼神呢?)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孔子說:“我早已祈禱過了。”)

至於那句有名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實為今人誤解,那句話原句在論語中還有上下文的,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上下文看,這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中間明顯該有斷句,上下文都是孔子與葉公討論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應該學習別人優點的話題,中間豈會神經錯亂似的突然插一句是否信神的話?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此處應該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結合上下句,就是“孔子不再說話了,生怕分心用力影響凝神思考”,沉思了一會兒,便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結論。

朱棣雖然是個偉大的君王,卻也受到時代的限制,他也是信鬼神的,這種種巧合,再加上昨夜那個夢,他不禁就胡思亂想起來。被他這一說,連徐皇後也半信半疑了,看皇上這意思,是覺得楊旭這個兒子誕生的太巧合,懷疑是朱能英靈不泯,投胎轉世?

徐皇後既覺得未必不可能,又有些不敢置信,可轉念間,她忽想到,如果皇上相信楊家小兒是成國公轉世投胎,對楊家只有好處,有什麽不可以的?心念一動之下,便順著他的意思道:“皇上天人感應,說不定真是士弘忠心耿耿,又來扶保皇上了。”

“一定是!一定是!”

朱棣說著,忍不住開心地笑了起來。

※※※

夏潯很郁悶,真的很郁悶,生孩子的時候沒人理他也就算了,這孩子生下來了,楊家的中心,依舊不是他。

“這孩子……我也有份的好不好?沒有我,你想生生得了嗎?”

夏潯在心中無聲地呐喊、抗議著,可惜沒人理他。他那寶貝兒子,幾乎就沒有摞在床上的時候,五個姨娘加上他親娘,不等這人撒手,那人就已接過去了,一個個都稀罕的不得了。

那時節重女輕男,就是女人也是這個態度,楊家已經一連生了四個丫頭了,這麽大的一戶人家,沒個男丁,或者男丁不旺,那還不得二世而終?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男孩,一家人自然開心的不得了,而且都盼著這個孩子的降生,轉了楊家的風水,接下來撲撲愣愣的盡生小子呢。

不要說夏潯這個當爹的,沒沾兒子幾下手,就連他家的奶媽子都快失業了,夏潯坐在花廳裏,翹著二郎腿獨自喝著茶,吃醋地看著他的娘子們和“叛變投敵”的四件小棉襖。

一幫女人帶著孩子離他老遠,正在羅漢床上逗著他兒子,就在這時,二愣子急急閃現在門口,向夏潯道:“老爺,木公公來了,宮裏有旨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