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行匆匆

夏潯一行人的船隊在接近吳縣的地方便停下來,再往前去已經不能行船了,這片區域地勢開始漸漸趨高,受災情況不是特別嚴重,欽差船隊派了人去吳縣知會縣太爺,不一會兒吳縣縣令謝新便組織了一批車子,並且親自趕來迎接欽差。

謝縣令三十多歲,身材瘦削、容顏清瘦,看那模樣倒是個機靈能幹的樣子,見了面夏潯也顧不得客套,與他交談幾句,便和謝縣令及吳縣的一班頭頭腦腦一邊往城裏走,一邊問起受災情況。

那謝縣令便道:“國公,吳縣縣城裏還好些,不過部分城區一樣浸泡在水裏,倒塌了一部分房屋,這些受災人家的百姓,現在都被分散安置在道觀僧舍裏面,只是縣倉存糧有限,而縣城周圍的村鎮受災卻很嚴重,現在不但糧米漲價,一應必需之物,諸如油鹽醬醋、蔬菜甚至柴薪都翻了幾倍……”

他們一邊說一邊走,深一腳淺一腳的,一會兒工夫,夏潯就快邁不動步了。地上十分泥濘,夏潯的官靴一沾了泥,似乎有幾十斤重,地面的泥巴又有粘性,所以舉步維艱。那謝縣令似乎早有準備,一聲招呼,一個班頭兒就用刀鞘挑了一串兒草鞋過來,那謝縣令幹笑道:“國公爺,您看……是不是換雙鞋子?只是這草鞋……”

夏潯忍不住笑道:“好!你倒早有準備,草鞋怎麽啦?挺好,這樣的情形,誰穿著官靴才是神志不清醒呢,來來,給我一雙!”

夏潯這樣一說,其他官員也就都換了,眾人換了鞋子,又學著夏潯的樣子把衣服下擺掖進腰帶,袖子也挽起來,總算是利索多了,草鞋不但輕便,還不打滑,走在泥地裏速度也快了許多。

進了城不急著往縣衙裏去,夏潯等人先在城裏轉悠了一陣,這城依著地勢,也有高低起伏,那低矮地區,確實還有大量積水,一些商販劃著竹筏子順水而行,向住戶兜售柴米油鹽、醬醋食物,不時傳出住戶與商販大著嗓門討價還價的聲音。

夏潯道:“天災不處置好,就能演變成人禍!有些商家趁機囤積居奇、哄擡物價,朝廷不是已下旨禁止了麽,物價必須平抑下來,商家的貨物,有些是從外地購進的,成本是比平時高了許多,叫他們一文不提,那不現實,那樣一來,商家根本不去別處采購販運,光靠朝廷賑濟,有時不能那麽全面,而且還有個急緩的問題,但是物價連翻幾番,那就不正常了,吳縣對此不曾加以控制麽?”

謝縣令面有難色地道:“國公,朝廷的旨意已經張貼出去了,三班衙役巡走街頭,對哄擡物價的行為一旦發現也是重罰的,可執行起來,確有極大難度。一則,縣庫裏存糧有限,就算盡數拿出來平價銷售,扔出去就像往洪水裏扔顆石子兒,連個泡兒都濺不起來,難以據此平抑物價。

商販們各展所能,從外地購進的米糧就不消說了,就算本地有些富商大戶,家中存糧多少旁人可不知道,你勒令他平價銷售,人家就說無糧可賣。自家存糧多少,只有人家自己才知道,人家又沒犯法,下官也不能聽著點風聲,就挨家挨戶的搜查,盤點人家的糧倉,這事兒著實棘手,是以……為了免致餓死百姓,他們賣的糧食縱然貴一些,下官也只好睜一眼閉一眼……”

這謝縣令說得滿臉苦色,不過一般為官者,很少會在上官面前自承自己迫於困難向下邊妥協,所以他的坦誠,反而博得了夏潯的好感。而夏原吉等人熟諳官場,對此更加理解,在地方上做縣令,說是一縣的父母官,其實在地方上絕對不可能囂張跋扈,獨斷專行,除非你朝裏有極硬的靠山,而且壓根不打算在這兒幹多久,否則強項縣令可謂鳳毛麟角。

究其原因,就在於古代人口流動性不強,世家大族幾百年定居一地,繁衍生息,在當地的各行各業中都有勢力,因此一方縣令要在地方上做出點政績來,必須謀求這些地方大族的支持,不要說擺什麽官員嘴臉了,逢年過節,有個什麽喜慶事兒,這些官兒們得去給人家送禮巴結才成。

這樣的世家大族由於久居該地,一般是對地方上是很有責任心的,修橋補路、建立義學,遇到災荒賑濟鄉裏,都被他們認為是自己的份內之事,因此對於官府的統治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可是一旦其中有人利欲熏心,想發國難財,地方官也有許多顧忌,不敢做得太絕。

一方面,他們權力有限,跟地方大族對抗,最好也是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另一方面,他們還要在這兒做官的,一旦撕破臉,以後少了地方士紳的擁戴,政令的下達、糧賦的征收,就都成了大問題,所以很難做出過於堅決的決定。

而這些對夏潯來說當然不是問題,他要的是賑災的效率,效率越高,死的人就越少,溫文爾雅的手段,現在是行不得的。夏潯冷笑一聲道:“這其中的事兒,本國公也約摸知道一些,你還要在這兒做官,本國公不讓你為難,這個惡人,我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