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歸來矣

飲馬河、流花河一戰,明軍斬敵一萬七千余人,俘虜四萬余人,回程中又把科爾沁草原東南方向所有能碰到的部落都裹挾了回來,令得韃靼元氣大傷,阿魯台縱然氣炸了肺,暫時間也沒有力量再與遼東一戰了,除非他抱著寧可亡國的念頭,盡調西線與瓦剌對峙的軍隊東征。

這一戰不但徹底解決了遼東都司面臨的軍事壓力,而且影響深遠,遠在奴兒幹地區的早已脫離元朝控制的諸部紛紛遣使向夏潯示好,並力邀明廷派人宣撫,同時遼東境內歸附於朝鮮的各部落也加緊了活動,想要依附明朝。

朝鮮又氣又急,對此卻毫無辦法。動武它是不敢打的,縱然明廷不曾取得遼東大捷,也不是它能對付的,原本它還可以向歸附的女真諸部炫耀一下武力,恫嚇它們不得輕舉妄動,這些部落與朝鮮近在咫尺,便不能不看它的臉色。

不過當朝鮮遣使向夏潯提出這些女真部落的歸屬問題時,特意舉出了這個自認為很強大的理由:“他們的部落駐地離我朝鮮國很近!”

夏潯卻只淡淡地回復了一句:“朝鮮離我遼東也很近!”

因這一句話,朝鮮便連對有異心的女真諸部進行武力恫嚇也不敢了,這位遼東總督與以往的大明官員太不一樣了,這人是個無賴、瘋子、亡命之徒,他們不怕大明的王道教化,卻怕夏潯手中的刀。

於是,朱棣的便宜老丈人阿哈出率先歸附明廷,緊接著一個個的女真部落相繼向明廷遞順表,表示歸附,朝鮮唯一能做的事只有抗議和嚴重關注。夏潯沒空搭理朝鮮,他正在消化自己的勝利果實。

夏潯無意繼續西征討伐韃靼,目前讓韃靼和瓦剌繼續對峙,對他是有利的,何況上一仗打得那麽輕松,主要依賴於蒙哥帖木兒的叛附,如果再打一仗,夏潯可沒把握還打勝仗,萬一輸了,前功盡棄,即便贏了,迅速的擴張也是有益無害。

它能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讓自己青史留名,可是用不了幾年,這些毫無根基的領土還得“吐”出去,大明一下子是消化不了這麽多的人口和領地的,這兒不是什麽富庶之地,每多占領一塊地方,投入遠比得到更多。

所以夏潯現在竭力求穩,慢慢蠶食,每走一步,都鞏固鞏固,否則指不定一個什麽偶然因素的發生,大好局面就徹底崩盤了。這個穩定,目前對遼東來說,主要是內部的鞏固,融合、紮根,是夏潯目前施政的主要方面。

這裏諸族雜居,歸附的部落又擁有著相當大的自治權力,情況很復雜,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段來慢慢改變,在此期間,強權鐵腕和懷柔手段必須齊頭並進,剛柔並濟。

剛極必折,不懂得妥協和包容的人,成不了大器。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當然不能指望夏潯一個人來做,他可以制訂政策,可也必須得有人去堅定不移地執行他的政策,這樣的話,就得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都綁在一塊兒。

利用經濟利益,他已經把遼東的女真族、高麗族、蒙古族和漢族百姓綁在一起,要把遼東幕府的文武官僚們綁在一起,就需要共同的政治利益,這個政治利益,眼下就是軍功。

所以夏潯的奏章上,列舉的報功名單長達千行,這些人可不都是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比如說,他提到兀良哈三衛的忠明之心,就得順帶著提到亦失哈、張熙童等人對於以上諸部的宣撫和教化,正因為他們的宣撫和教化,所以這些部落才加強了忠明之心。

提到前線大捷,就得提到萬世域、黃真、少雲峰等人在後方如何籌措糧草、輸運兵餉;提到動用了哪些衛的兵馬出戰,就得提到未出戰的諸衛如何負擔後方防禦、嚴防死守,使得韃靼無機可乘。總之,皆大歡喜,才能眾志一心。

總督府,夏潯與文武眾將濟濟一堂,正在議論著公事。羅斯姑娘薩那波娃和日拉塔端著果盤和茶水進來,她們現在還只是會一些最簡單的漢語詞匯,所以完全不在意這些官員們在講些什麽,只像兩只穿花蝴蝶似的伺候著茶水,會議因這兩個秀色可餐的女子顯得氣氛輕松了許多。

張俊笑著說:“國公,這次大捷之後,我們可以確保遼東暫時不會發生戰事了,韃靼和瓦剌之間的戰爭越來越激烈,雙方互不相讓,趁著我們這次傷了韃靼的元氣,瓦剌更是步步緊逼,他們之間的戰力消耗的越厲害,我們就越安全。”

夏潯頷首道:“不錯,可是軍事訓練一刻不可放松。韃靼這邊,也不要讓他們把我們當成兇神惡煞,我知道韃靼的一些部落以前常常冒充北部奴兒幹地區的遊牧部落趕來貿易,換些茶葉、鐵鍋一類的生活必需品回去,以後由著他們,更不可追捕緝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