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和朱八八侃侃(第2/2頁)

他卻不知,朱元璋隱約聽到童語稚聲,像是自己的寶貝女兒,所以離開禦案,從殿裏邊走出來,剛剛踱到門口,恰好聽到了這句話。聽他說“可敬”二字,朱元璋兩道雖已花白卻仍酷削如刀的眉毛登時豎了起來,待又聽得“可恨”二字,神色忽又緩和下來。

一旁成錦羽雖看到皇上出來了,但是被他一個手勢,便即噤口不言了。徐茗兒聽說有外臣來見皇上,便牽了小公主的手,對夏潯笑道:“寶慶很粘人的,這回我又幫了你喔。”說著便哄寶慶公主說要給她講故事,引著她往後宮去了。

打發走了這兩個難纏的小丫頭,夏潯站起身來,剛剛歸班站定,忽地一眼瞥見朱元璋靜靜地站在門內,不由唬了一跳,連忙躬身施禮:“皇上……”

朱元璋冷冷地掃了他一眼,轉身道:“隨朕進來。”

夏潯忐忑不已地跟在後邊,不知道朱元璋喚他做甚麽,眼前這個主兒可是說殺人就殺人的,誰知道自己哪句話說的不妥當,便要觸怒了他。

朱元璋回到椅上坐定,閉目休憩片刻,又緩緩張開眼睛,說道:“你方才說,他們可敬又可恨,呵呵,這是什麽意思?說來給朕聽聽。”

夏潯真有點怕了,囁嚅道:“皇上,微臣是武人,不該,不該……”

朱元璋淡淡一笑:“你是武人,也是個秀才嘛,朕心中很是煩悶,說說你的看法,給朕解解悶兒罷了,不管所言如何,朕赦你無罪。”

夏潯還在猶豫,朱元璋不悅地瞪起眼睛:“嗯?”

夏潯心中一凜,只好硬著頭皮道:“是,微臣以為,劉三吾、張信等諸位大人堅持科考公正,以成績取士,哪怕在皇上天威之下,猶不退縮,忠心耿耿,堅持大道,這是忠臣,不計一己利害,可敬。”

朱元璋臉上不慍不喜,淡淡地道:“說下去。”

夏潯窺著他的臉色,應道:“是,可他們只守自己的道,不顧天下的道。只顧眼前的道,不顧長遠的道,是為不智,所以……可恨。”

朱元璋神色一動,問道:“怎麽講?”

夏潯遲疑了一下,說道:“皇上親自下旨重新閱卷,復查官員仍堅持原來的錄取名單,可見……主考官不曾營私舞弊。然而,北方舉子的試卷不及南方舉子,正如劉三吾大人所言,是有原因的。北方人受金人和元人先後統治兩百多年,不習教化,又兼貧困於南方,不熟悉科考技巧,與南方舉子競爭,自然才學文章,要遜色得多。

若是劉三吾、張信諸位大人能體察聖意,錄取幾個北方士子,不只是可以平息此番北方舉子和北方籍官員的眾怒,而且適當的激勵,可以鼓勵北方舉子向學之風,這不是於國於民,大為有利的事麽?可惜他們不能體諒皇上的苦心,只知就事論事,不能看及長遠,變通行事,所以說……可恨。”

朱元璋聽出他所言不盡不實,其實他的看法不止於此,不過站在他的立場上,也只能提起這一點,有些話,他是不能亂說的,所以朱元璋也不點破,只是嘆息道:“北方受金人、元人統治,先後近三百年,敗落的不止是聖人文章,詩禮教化,還有民心,丟失的民心呐,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大明雖立國已三十年,但北方士子一直觀望徘徊著,人心,豈是那麽容易收復的?如果科舉成了南方人的科舉,把朕的半壁江山、一半的子民摒棄在外,他們入仕無望,必然離心離德,這個,誰來替朕考慮?陜西,剛剛鬧出了亂子,若是人心已盡付我大明,幾個神漢招搖撞騙,豈能拉起數萬人的隊伍,占山作亂?

再者,北方文化本就不及南方,北方經濟也不如南方,如果科考取士時,朕不能考慮到北方歷數百年形成的落後原因,非要把他們置於與南人公正平等的境地來考試,這就是對他們的不公正。長此下去,南方愈來愈盛,北方愈來愈弱,南北差距越來越大,天下豈有寧日?”

朱元璋輕輕一拍禦案,憤慨地道:“孔子說: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難道他們讀書讀傻了,怎麽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