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雙喜臨門

二月早春,吳王迎親,魯國季氏、叔氏嫁女。

叔氏陪嫁一千五百人,嫁妝一百五十車,季氏為了顯示財力在叔氏之上,則陪嫁兩千人,嫁妝二百車。做為季孫氏叔孫氏兩家的世交好友,為了表明三家的團結和對這樁婚姻的支持,孟孫氏陪嫁了五十車禮物,歌伎、力士、雜耍藝人、手藝高超的匠人等共計五百名。

那是一個“赳赳武夫,公侯幹城”的時代,女子傾慕欣賞的男兒是武藝蓋世的大英雄,普遍都有一種寧為英雄妾,不做庸人妻的心態,而慶忌不但符合英雄這個條件,而且還是聲威蒸蒸日上,漸漸取代楚國,隱隱有成為南方第一大國的吳國之主,所以這樁婚禮轟動天下,也羨煞了許多魯國少女,其中既恨又妒的卻大多是在季孫小蠻堅持下不能隨著她滕嫁吳國的季氏家適婚年齡的少女們。

王納諸侯之女,諸侯納公室之女,按禮節是概不親自迎接的,吳國早已僭越了周禮而擅自稱王,但是婚禮這種人生大事,又牽涉到女方及其親眷,總不好獨立特行別開蹊徑。要知道那時代,如果不能嚴格按納聘之禮舉行婚禮,嫁過來的新娘會受到天下人鄙視,列國諸侯不會承認她的合法身份,慶忌不在乎別人承不承認他是王階,卻不能不在乎自己妻子的感受,因此仍嚴格按周禮舉行。

按禮,王納妃嬪,應委派一位諸侯主持大禮。但慶忌這個王雖比真正的王——周天子更有權勢力量,名份上卻不及他尊貴,而且魯國也不可能公開承認他與周天子等同的地位,於是仍按照諸侯納公室之女的禮節,委派一位卿大夫迎親。

慶忌派往秦國迎接秦君胞妹季嬴的郁平然、範蠡原本是中大夫,為求身份相當,臨時加封了太傅、太保兩個虛職,位列上卿。搖光和小蠻是魯國公室之女,按身份比季嬴低了一級,而且未來的身份是王妃,而非王後,因此派往魯國迎親的則是位列中卿的大行人蔡義。

諸國中但凡沒有與吳交惡的國家都陸續送來賀禮,至於賀使和更貴重的禮物,則還在路上,那是送給慶忌與王後:秦君胞妹季嬴的,魯國兩位公室之女自然還沒有資格勞動這麽多國家出動使節,隆重以賀。

慶忌是吳王,即便不是中原諸侯所承認的王,至少也是一方諸侯,搖光和小蠻是公室之女,嫁後的地位是王妃,地位尊崇,屬於上嫁,所以由季氏、叔氏家主季孫意如、叔孫玉親自送到國境線上。

事已至此,魯君姬宋即便心裏恨之入骨,暗地裏早把慶忌和小蠻罵了個狗血噴頭,但是對兩國聯姻的這樁既成大事,表面上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因此也遣賀使賀儀相隨。整樁婚禮過程中唯一的不和諧音只來自寧折不彎的孔老夫子。

春秋時代,講究同姓不婚,即所謂“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甚至要做到“買妾不知其姓,則蔔之”。可這卻不是天下人必須遵守的規定,例如晉平公便有姬姓夫人四位,齊國世卿慶舍娶妻同為姜姓,魯君姬宋之父的夫人和魯君同為姬姓,所以同姓婚姻雖頗遭一些守禮之人異議,卻仍大行其道。

魯國雖是當時最守禮的國家,對這種早已松動的制度也不再堅持了,因此對季氏叔氏嫁女幾乎無人置喙,只有正卷著袍裾站在早春冰冷的河水裏指揮挖河修渠的孔丘,忙裏偷閑地寫了一封貶抑責斥的奏章呈送到都城,大責三桓非禮之舉,其目的也不過是表示他並未屈服於三桓的壓力罷了。

只是他卻忘了姬宋的尷尬處境,姬宋的父母也是同姓為婚,如果把這份奏章公示出去,豈不是打自己嘴巴?因此姬宋看後便沒好氣地把它付之一炬了。

大行人蔡義將兩位新婦接進吳國,繞道先去任家堡,迎了任若惜,方攜三女一同趕到姑蘇。任家名份地位不及季氏叔氏,唯有在嫁妝上一較長短,因此陪嫁比季氏還多,三女的車駕人馬合在一起,真是無邊無沿浩浩蕩蕩,進入姑蘇城時,車輛儀仗前邊已到王宮門前,後邊猶在城外裏許,真是聲勢浩大,令姑蘇城百姓大開了眼界。

禮貴夫婦,易敘乾坤,配陽成化,比月居尊,河洲降淑,天曜垂軒。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夫樂調而四時和,陰陽之變,萬物之統也。婚姻大事,非同等閑,三女未入城時,慶忌便趨車駕往祖廟告祭,由太蔔主持祭禮,待三女進城後,便先行返回王宮相侯。

宮門大開,大行人蔡義導引三女下車入宮,盛裝而行,過議政殿,直趨後宮。慶忌便在後宮與議政殿之間的禦花園迎侯三位新娘。

白發蒼蒼的宗伯大人喜氣洋洋地站在前邊,與大行人交接了儀式,再引領三女向前。按規矩,此時應由新婦詠以詩歌,向新郎遙相致意。可……今日是三女同嫁,這歌該由誰來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