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廷議國策

慶忌早在兵圍姑蘇城時就已登基稱王,自然不能再舉行一次大典,但今日是他入主姑蘇城後第一次朝會,而且要封賞群臣,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一大早,慶忌就收拾停當,衣著隆重地登上大殿,群臣畢集,武將披甲,大夫飾袍,人人腰間佩劍,環佩叮當,顯得兵強馬壯。慶忌登上王座,孫武率群臣俯拜朝堂,齊呼大王,齊刷刷的聲音震撼著整座大殿,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俯視著黑壓壓向他膜拜下去的群臣,慶忌心中突地想起了前世的一個人,若不是他在所有演職人員都休息之後還要自己去檢查道具,今日的席斌,仍是一個跑腿打雜的場記,而今日的慶忌,該已化作一坯腐土了。王導,你在另一個時空的攝影棚裏,現在仍在拍戲吧?而我……卻在這裏導演著一出關乎無數人性命前程的人生大戲。醒握殺人劍,醉握美人膝,想規則女人就規則女人,想規則男人就規則男人,公卿大夫、販夫走卒,命運莫不掌握在我的手上,可惜……這份榮耀,我卻不能和故人分享……

他嘴角牽動,莫名地笑了笑,展開大袖,朗聲道:“眾卿免禮平身!”

一聲清朗的聲音傳遍大殿,殿堂上群臣紛紛起立,僅是那趨進、跪拜、起立、退下種種整齊劃一的動作帶起的衣料磨擦聲音,聽起來都有種鏗鏘之音。

慶忌雖要於今日公開封賞群臣,但是昨日便已通過掩余、燭庸和孫武把他的安排透露了出去,因此群臣對他的安排心中有數,朝堂上的站位和序列方能做到井井有條,不致出了紕漏。

今日有許多吳國老臣上殿參拜新君,他們昨日雖就已到宮門前請見,今日卻是慶忌復國後初次與他們相見。其中許多老臣慶忌都是熟識的,只是當初慶忌離國赴楚作戰時尚是一介公子,今日歸來於朝堂上重見,卻已是君臣的名份。

慶忌照例說了一通新君登基、嘉勉群臣的話,然後便拿起案上一卷竹簡,讓寺人交予孫武。孫武雙手高舉過頂,於階下受了,然後轉身面向群臣,展開王命詔書朗聲宣讀。

眾臣心中早已有數,朝堂上一片肅穆,群臣靜靜聆聽著,直至孫武宣讀完畢,群臣才一齊再次趨前跪拜,謝過君恩。六卿之中,太祝、宗伯都是朝中老人,太祝在上古時代本是六卿之首,權位最重,因為那時占蔔、祭祀、溝通鬼神才是統治者最為重視的事,如今太祝已淪為並無多少實權的一個大臣,但仍位列六卿之中,地位甚高。吳國太祝年逾八旬,白發蒼蒼、老態龍鐘,一向只專心研究占蔔、周易、和他的巫醫之術,素不過問國事,誰做吳王對他來說全無分別,同樣的,對做了吳王的人來說,這位純學術研究者在政權上同樣沒有什麽威脅。

宗伯的地位還是相對較高的,原本天下除了周室和魯國稱此官為宗伯,其他諸侯國都稱宗人,不過慶忌稱王,自可對這官職名稱和職能略作改動。吳國宗人,也就是如今的宗伯由王室成員擔任,代國君管理王室各主脈、支脈的成員、管理王宮事務,管理吳王的私人事務,掌握邦國祭祀典禮,其職務相當於後世的禮部尚書兼宗人府大總管。

如今這位宗伯是慶忌王叔祖一輩的人,是吳王旁支之中年歲最老的一位公子,名喚姬中齊,只是這名字多少年也沒人叫起了,這位老人如今也快七旬上下了,自諸樊稱王時便已做了宗人,也算是吳國政壇上一棵長青松了。

群臣封賞已畢,慶忌道:“吳國連逢戰亂,百廢待興;且天下大亂,吳國國力民寡,亦需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方可應付天下變化,眾卿各有職司,當克盡職守,為國效力。大朝會之後,相國與六卿留下,寡人還有些事情商議。眾卿如今尚有何事稟奏,如無要事,便可退下,各依職能,履行職責。”

“啟稟大王,老臣有言。”

慶忌話音剛落,宗伯大人已邁著四平八穩的方步走到殿中,向他施了一禮,慶忌有些意外,不知這些王叔祖有什麽話講,忙道:“宗伯請講。”

“是,”宗伯又施一禮,徐徐說道:“我王登基,繼先嗣後,要安國本民心,不可無後無嗣。如今吳國已經安定,大王應早日禮聘於諸侯,納後聘妃,生養子嗣……”

難怪這老家夥不管誰稱王,始終穩立不倒,敢情盡研究些不涉利害的事情,慶忌失笑道:“這個麽,宗伯說的是,寡人是要考慮考慮的。”

宗伯一聽,精神一振道:“大王,我王位比周天子,按禮,妃嬪亦當相同。當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不知大王欲向哪位諸侯求親,聘請王後、夫人人選,臣職司所在,也好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