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智奪幹隧

“荊林,好樣的。虧得你說幹隧傳來重要軍情,寡人才得以脫身,哈哈,想不到你這老實人也會撒謊。”

荊林尷尬地道:“大王,幹隧的確傳來了重要軍情,夫概已然棄城敗逃了。”

“這麽快?”慶忌為之一怔。按時間算,孫武現在趕到幹隧應已有七天,幹隧是姑蘇的衛城之一,衛城的作用就是屯兵,就近保護都城,聽從國君調動,所以衛城雖是軍事性建築,但是準確地說,它是一座軍營,並不是一座難以攻打的雄關險隘。

在慶忌趕到吳國以前,孫武繞姑蘇城而過,剪除外圍羽翼時就曾打過幹隧。當時因吳王闔閭在吳國作戰,各衛城並無多少兵丁,因此攻城掠寨,打得很是順利。這一次夫概駐兵於幹隧,情形便大不相同了。

夫概並非一介莽夫,他行軍布陣,調兵遣將都有獨到之處,以個人武勇來說,他在吳國軍中的名氣也僅次於慶忌,戰陣經驗更多於慶忌。自他趕到幹隧後,便充分利用幹隧地形重新進行了簡單的修繕和布置,此次孫武發兵討伐,因姑蘇城中大量庶民被迫從軍,雖說戰力有限,畢竟也算是數萬持著刀槍劍戟的士卒,慶忌不敢大意,所以留下圍城的兵力較多。

再加上越國勾踐大張旗鼓而來,最後卻突然失去他的大軍蹤跡,慶忌對他不能不有所防範,又使梁虎子率一路軍於側翼尾隨孫武而去,駐紮於幹隧和姑蘇之間,做為一支機動力量,以備不時之需,這樣一來,孫武帶去的軍隊在人數上只略勝於夫概的人馬,幹隧雖非險要雄城,守方總是占些便宜的,雖然孫武在戰略戰術上頗有獨到之處,但是戰場較量,最終是實力說話,沒有兵力優勢,就算是一代兵聖,也不可能輕易打敗對方,何況夫概並非庸才,所以慶忌實未料到夫概敗的這麽快。

“信使在哪裏?”慶忌興奮地問道。

荊林道:“信使現在大帳等候大王。”

“好,咱們快去問個究竟。”

慶忌急急趕到中軍大帳,掩余、燭庸等得到消息的將領已經趕了來,正在七嘴八舌地向那信使問著情況,虧得那信使談吐清楚,口齒伶俐,尚能勉強應付。慶忌一到,那信使便又重頭說起。

原來,孫武也料到這些時日夫概對幹隧城必然做了整固,如果據城堅守,強行攻城未必奏效,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他引出城來一戰。然而城外一戰如果夫概敗了,再退回城去堅守,那就又陷入了原來所擔心的僵局,因此這一戰還要想辦法迫使夫概放棄幹隧。

為此,孫武兵發幹隧,趕到幹隧城外便使了罵城計,使軍中老弱士卒軍前罵陣,這些吳國老兵都是些老兵油子,黃腔俚語什麽都敢說,如今慶忌稱王,他們的腰杆兒都硬了起來,把那夫概大將軍也不再放在眼裏,孫武一聲令下,這些老兵便擁到城前,汙言穢語一通臭罵,把夫概罵的狗血噴頭。

夫概知其用意,緊閉城門就是不應戰,孫武也不著急,使了三隊老兵換著班兒到城下痛罵,這些老兵罵的天馬行空,鞭辟入裏,把許多鄉野間的混帳事全都安到了夫概身上,把他罵得醜陋不堪。是人皆好名聲,何況夫概眼高於頂,地位崇高,如何受得了這些下賤小民如此侮辱?何況全軍將士將那些人的汙言穢語一一聽在耳中,如何能視若無睹?

使人射箭,那些兵痞便藏在大盾之後,陰陽怪氣罵的更加難聽,便連那三軍士卒都聽的氣炸了肺,夫概還如何能忍?他明知這是孫武一計,也不得不出城迎敵了。

夫概調兵出城,那些罵陣的老兵立即逃之夭夭,孫武見對方出營挑戰,便依規矩徐徐退出三箭之地,列陣相迎。在孫武徐退列陣時,夫概的大軍也逐次出城,在城前排開陣勢。瞧這樣子,雙方是要用春秋時代最常用的正面戰陣打法一決勝負,然而雙方列陣之時卻是各藏禍心。

由於幹隧城外地域並不寬闊,左邊有一道從姑蘇方向流來的河渠,右邊是一片種滿桑樹的矮坡,雙方的陣營就放在寬不過四裏左右的一片城前曠地上,只能排成左右兩軍,成鉗形陣勢。

夫概樹帥旗、牙旗於左軍,做出中軍在此的假像,自己卻親率精銳藏於右軍。試圖趁敵人主力攻擊他的左翼“主陣”時從右翼發動全力一擊,迅速擊潰敵軍側翼部隊,使其主力孤立無援、驚慌錯亂,進而一戰殲之。

而孫武卻沒有僅僅因為對方的帥旗、牙旗所在便誤判夫要在左營。吳國王族來自宗周姬氏,同樣講究以右為貴,這種習慣已滲入到了貴族們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衣右衽,坐席右首,居官右卿……長此下來,對人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他們在做出一些選擇時,不自覺地便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慣常的認識來決定。因此,做為一個王族,夫概列陣時應該下意識地把自己的主陣設在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