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牽一發而動全身(第2/2頁)

……

禦史台對二張發起的第一次攻擊,成功地罷免了張同休、張昌儀、張昌期三兄弟的官職,又罰了張昌宗二十斤銅,算是小有斬獲,但是二張的元氣未傷。幾天以後,在二張央求之下,張同休三兄弟便又做官了。

武則天下旨,任命張同休為坊州丞,張昌儀為博望丞,張昌期為岐州丞。三人都是貶做一縣縣丞,這是一縣裏正印官的第一副手,比起原來的京職算是貶了官,但論起實權卻是明降暗升。

京裏有二張撐腰,他們這個縣丞就足以壓得住縣令,成為事實上的一縣之主;而且三人說是貶官,卻未曾離開關中地面,做的都是關中地方官,而帝都此刻就在關中;再者,三人原本的官職都是沒有實權的閑職,現在卻是實權在握。

這是二張的一次強力反擊,也是武則天的一次強力反彈,二張藉此證明皇帝對他們寵愛如故,武則天藉此表明權力依舊在她掌握之中,禦史台雖然可以利用法律的規則向二張發難,她也可以用權力的規則力挽狂瀾。

宰相魏元忠和禦史中丞宋璟聞聽張同休三人再獲起用,雙雙趕到禦前據理力爭,結果卻無功而返。魏元忠怒火中燒,正欲發動言官們再度向二張發動一波攻勢,吐蕃使節論彌薩卻突然來到了長安。

魏元忠等人這次對二張的攻擊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占,這樁突發意外使得朝堂的注意力完全轉移了,在這樁影響深遠的重大國事面前,他們也不能不識時務地繼續糾纏於張氏兄弟貪汙案上了。

吐蕃使節論彌薩此番到京,向大周朝廷進貢了一千匹良駒、兩千兩黃金,攜國書請求大周皇帝將宗室公主下嫁於吐蕃贊普,良駒千匹因無法攜帶入京,已經交由岐州地方官府接收。

比起突厥可汗默啜求婚時一向的吝嗇,吐蕃的貢物算是很隆重了,不過和親之後他們得到的嫁妝更加豐厚。即便和親不獲允許,大周的賞賜也會加倍,中原帝國一向是厚往薄來的。

武則天當廷接了國書,宣布次日於大明宮麟德殿款待吐蕃使者,著禮部官員把吐蕃使節論彌薩帶下安置後,武則天馬上就與群臣商議大周是否同意吐蕃的和親之請。

一時群臣紛議,交頭接耳,殿上嗡嗡一片,武則天見狀皺了皺眉,向宰相班中望了一眼,朗聲問道:“魏卿,你以為如何?”

魏元忠緩步出班,向武則天長長一揖,斟酌著道:“臣記得,大唐太宗皇帝曾經說過:‘北狄風俗,多出內政,亦即生子,則我外孫,不侵中國,斷可知矣,以此而言,邊境足得三十年來無事’。”

如今的天下雖然國號稱為大周,但武則天是由兒子“禪位讓國”才登基為帝的,屬於和平演變。而大唐太宗皇帝又是她的公公,所以大周對前朝的事並不太忌諱,武則天自己也時常說起太宗時候如何如何,因此魏元忠以唐太宗的話作答也沒什麽。

武則天目光一凝,追問道:“這麽說,魏相是贊成和親了?”

魏元忠略一猶豫,頷首答道:“是!臣以為,吐蕃既有和平之誠意,何妨與之結為翁婿之國呢,兩國之間化幹戈為玉帛,則萬民幸甚。”

魏元忠是太子黨,忠於當今太子李顯,但他與相王李旦的關系也比較密切。他方才遲疑不出,也是因為這層關系。

他覺得如果要與吐蕃和親只能嫁相王的女兒,那樣對鞏固太子的地位不利,但李唐宗室與吐蕃結親,有利於李唐宗室同武氏家族的競爭,所以一時間難以取舍。可皇帝已經垂詢,容不得他慢慢權衡,只好倉促回答。

“魏相此言差矣!”

魏元忠話音剛落,一位身材頎長的文官便越眾而出,慷慨激昂,作殺伐之音:“貞觀三年,松贊幹布繼位贊普,之後秣馬厲兵,平息各地叛亂,陸續征服蘇毗、多彌、羊同等部落,試圖一統吐蕃。

貞觀八年,松贊幹布於內亂未平時,為謀求我中土大國支持,遂向太宗皇帝請婚,遭拒!未幾,再次求婚,亦未獲準!松贊幹布遂訴諸武力,兵發松州,為大唐太宗皇帝所敗,和親之議遂不再提。

貞觀十四年,松贊幹布以武力一統吐蕃,大亂之後急需大治,想要大治則更需借重我中土之力,遂陳兵邊境,再度遣使請婚,並將工匠、農書、文教、政體等方面的幫助列為嫁妝。

當是時也,大唐帝國正遠征高麗,且因東西突厥內亂,大唐趁此絕佳機會發兵討伐,實無余力三面開戰,再與剛剛一統兵鋒正盛的吐蕃交兵,不得已才同意和親。據此觀之,那番言論實為遮羞,魏相博古通今,安能不知?”